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服装文化——刺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5 21:23:06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除此之外,还有京绣、汴绣、鲁绣、汉绣等等,它们交相辉映,争奇斗艳,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丝绸织绣文化。其中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休 闲居 编 辑
【苏绣】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素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弛名中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宾。
【湘绣】
湘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一九五八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具有构图章法严谨,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生机勃勃,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湘绣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使它很早就驰名中外。
湘绣是以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绣品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及各种绣衣等。
【广绣】
中国名绣之一。亦称"粤绣"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品。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中国名绣之一。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
【蜀绣】
中国名绣之一。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
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 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 、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顾绣·韩绣】
顾绣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主人顾名世之家。顾名世官至尚宝世丞,晚年修筑露香园颐养天年,因此顾绣又称为“露香园顾绣”。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作人物,刻划精巧,为他郡所未有而价亦最贵。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可见顾绣问世之初已为时人称赏。顾名世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擅长书画,精于女红,将顾绣技艺推向了极致,后人称其绣品为“韩秀”或“韩媛绣”。当时顾寿潜师从书画家董其昌,韩希孟受其影响,以针代笔,摹绣书画作品,探索出了刺绣的独特技法。所绣山水、人物无不活现逼真,花卉草虫,生气盎然。明人陈子龙赞曰:“天孙织锦手,出现人间耶!”董其昌则将之比为黄荃父子之画,惊叹:“非人力也!”
韩绣传世之作仅存二十幅,其中四幅珍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八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八幅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所藏的韩绣《宋元名迹手册》最为珍贵,该册长33.4厘米,宽24.5厘米,绣品之上有“韩氏女红”朱红绣章,对页有董其昌题跋,册尾有顾寿潜的题记和“韩希孟”款识,是为顾绣的极品。全册以首幅《洗马图》最为精妙,该图仿元代画家赵孟的风格,韩希孟大胆用针,以擞和针为主,辅以其他针法,线条参差匀顺,用色古朴雅致,局部施以淡彩晕染以画补绣,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清以后,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将顾绣技艺向外传授,作为士大夫闺阁工艺的顾绣开始商品化,从纯欣赏性逐渐向实用性转变。自此,顾绣走向了民间,绣品数量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艺的提高。直至清末顾绣才再次振兴。1915年2月, 顾绣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大奖,为我国争得了荣誉。解放后顾绣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被正式列为上海地区的传统工艺,顾绣又一次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