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明星新新搭配,翻新黑...
·简单鲜明 条纹俏一夏
·感受冬天的紫色魅影
·西装笔挺上班去
·Byford 2006 服装秀—...
·当红单品:性感百变背...
·如何让妆容持久
·珠子的历史
·红豆西服新款上市
·春装激情搭配 享受另...
·暖融融的冬天
·俏丽可爱 粉色小外套
相关文章
·Lanvin 05春装设计优...
·品牌生活 你恋它有几...
·用裙子和鞋子改变身材...
·款款动人,彩裙飘飘展...
·绅士的艺术 领带的“N...
·普京访问英国夫人服饰...
·皮衣硬了怎么办
·上海滩经典贺岁装
·「名媛」NE·TIGER高...
·200元装扮秋天时尚美...
·今秋男装三大亮点
·内衣风景线
推荐文章
·狂野的皮草
·几款今夏新鲜人style...
·后藏氆氇藏装服饰别具...
·亦正亦闲广受青睐商务...
·邻家mm的甜美装扮
·时尚男装灿烂今夏
·iBlues 2004秋冬系列...
·今夏,散发粉粉女人香...
·YOOKO服饰 04之夏系列...
·日本“三爱”泳装 200...
·今夏,你是“几厘米”...
·Flower Child的花花世...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居 >> 情感空间 >> 时尚文化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5 21:41:39

  

    上海东华大学近日举办了全国首届服装院校“我心中的国服”方案设计邀请比赛,参赛选手囊括了国内多所一流美术、服装院校的在校学生。


  然而,最终收到的70多份答卷却令主办方“大跌眼镜”:所有的作品都是流行时装,与传统意义上的“国服”相去甚远。一场“何为国服”“国服该怎么穿”“年轻人能否接受传统服饰”的议论由此展开。休 闲 居编 辑


        一问:何为“国服”


  北京服装学院的李克瑜教授说,中国瑰丽的民族服饰是一笔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化宝藏与民族骄傲。无论是唐之盛大,雍容富丽;宋之清雅,质朴婉约;还是元之雄浑,华美瑰丽;明之繁秀,森严素雅;以至清之瑰丽,霓裳羽衣……这些五彩缤纷的传统服饰均以它们特有的风韵震惊世人。


  “国服”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着装名片”,携带着传承有序的文化信息。


  在2001年召开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各色唐装亮相,顿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时间,穿唐装悠然过市的男男女女,让大街小巷平添了一道道民俗画般的风景。


  类似地,国内也曾经掀起过“旗袍热”、“中山装热”、“蓝印花布热”……那么,究竟怎样的服装能作为中国的“国服”?怎样的服饰能代表和平崛起的盛世中国的形象呢?


  在天涯社区网站投票选举“国服”的讨论中,有网友认为现在满街所谓的“唐装”背叛了祖先的审美品位,“难道堂堂华夏会把大红大绿,满身是瓢虫一样的大金斑点当作自己国家的风格吗?”


  谈起选“国服”,一位专业人士认为,汉族并非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是民族融合的历史决定了汉族服饰的不确定性。“国服是国家的象征,不能以人数多寡为准。就像选国花不能选最多的油菜花一样。”


  由此看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很难用一种服饰来总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杰英教授建议,应该拓宽视野,走到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将眼界局限在近代的满清、民国,仅把设计局限在“大红底色”、“锦缎团花”、“盘纽花扣”上。


  同样,李克瑜教授也一再强调设计国服“切忌武断”,要以多元化的眼光审视现今不断发展的国家,真正做到“立象以尽意”、“身在形似之外”,以实现中国传统服饰的当代转换。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包铭新教授表示,国服的“出笼”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研讨只是第一步。“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达成共识,然后再慢慢将意见扩散。”


  二问:“国服”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今上海街头的服饰景观,与巴黎、纽约、东京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许岩桂认为,尽管近年来也有不少人购买和穿着中式服装,但多少带着“猎奇”的倾向,许多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在迎合这至云娴男睦怼?/p>


  不少网友在讨论传统服装的穿着问题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旗袍的尴尬”:现代文明下我们偶尔能看见的,是穿着旗袍的服务员、迎宾小姐在酒楼饭馆之间徘徊。曾经被老外叹为“世界上最性感的服装”的旗袍沦为了娱乐大众的“工作制服”。


  因此,中式的“国服”能否真正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来,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自韩国的服饰研究专家琴基淑女士提出,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婚礼庆典等场合来塑造“国服”的形象,首先把“国服”做成“礼服”。在日本和韩国,每当民族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人们都会穿上珍藏的民族服饰参加庆祝活动。这是“国服”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的第一步。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范明三指出,国服不但应遵循中国礼服“嘉德扬礼”的优秀传统,更应该具备现代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服饰做一定程度的改良,让它具有适应性、时代性、使用性。”


  应该如何让普通百姓认同“国服”、接受“国服”呢?复旦大学广告系学生周小叶认为,中国应当利用广告、影视、选美、服饰展示、对外文化交流等一切机会将“国服”之美送入国人的视野中。


  周小叶本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长今迷”。“是《大长今》让我认识到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美。”


  三问:“国服”离年轻人有多远


  为了听年轻人对“国服”的看法,了解他们眼中的“国服”形象,东华大学特地主办了全国首届“我心中的国服”方案设计邀请比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一流服装、美术学院的学生纷纷参赛。


  然而结果显示,年轻人眼中的“国服”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装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市民赵先生在看了被评为一等奖的国服设计方案后连连摇头:“这样的衣服怎么能称为‘国服’?我看倒更像日本的武士服,大概是受了日本漫画的影响。”


  主办方东华服装艺术学院教授刘灿明认为,参赛作品的时装化气味太浓,甚至卡通化,“其实所有的作品,都不会为国人认同为‘国服’。”


  中国的传统服饰离年轻人究竟有多远?或者说,“国服”所象征的传统文化精神离年轻人有多远?


  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新元曾撰文表示,“国服”之要旨在“国”而不在“服”,着装背后,透露的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文化素养、传统精神。在“西风东渐”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一代,失去了沉潜于历史长河中的耐心,不会理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雍容气度;也分辨不出“芙蓉出水”与“铺锦列绣”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精神之源。


  在批评与反思之余,东华大学包铭新教授认为,如今年轻人能积极参与“国服”讨论、坦率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好的迹象,毕竟,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被年轻一代接受、认同,才能做到传承有序、走向未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