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发病呈现新变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14 04:43:3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日前报告,我国传染病构成近年发生显著变化,麻疹、流脑等传染病10年一个大流行的周期性已不明显,钩端螺旋体病在秋收时节大流行现象多年没有出现,霍乱、登革热、乙脑等时有反季节出现,麻疹、乙脑等主要发生于儿童的传染病,现成人的发病比例有所增加。一些大型水利、交通、电力、石油天然气工程,造成自然生态改变,使得鼠疫、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突破了原有的地方性。
在日前举行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上,杨维中分析说,从时间分布变化看,麻疹、流脑等传染病10年一个大流行的周期性已不明显,钩体在秋收时节大流行现象也多年没有出现,受人口流动影响,霍乱、登革热、乙脑等时有反季节出现。从人群分布看,因儿童预防接种开展,麻疹、乙脑等过去主要发生于儿童的传染病,现在成人中的发病比例有所增加。实验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问题凸显。不安全性行为、注射吸毒人群及医疗卫生工作者等人群患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风险增加。从空间分布变化看,一些大型水利、交通、电力、石油天然气工程,造成自然生态改变,使得鼠疫、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突破了原有的地方性。另外,受一些特殊社会因素影响,艾滋病、丙肝等传染病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性。
杨维中说,当前我国传染病总发病率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大多数病种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死因顺位从建国前后的第一变为第八位。最近10年,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比重不断增加,2003年超过了肠道传染病,2005年超过了血液及性传播的性传染病,成为报告病例最多的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2003年以后已由第一位的传染病降至第三位。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少病种表现活跃,其中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上升非常明显。经血、性传播疾病中,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等增加明显。最近10年,我国传染病发病顺位无明显改变,前10位一直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伤寒及副伤寒、梅毒、出血热、疟疾、猩红热等,其病例数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95%以上。
(转载自“健康报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