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失衡折射膳食困境我国拟立法改善公众营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2-23 21:33:26
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的今天,中国政府开始将眼光投向更高更远的“营养”改善上。
卫生部官员15日透露,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卫生部有关司局已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展开调研,着手起草国民营养条例。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处长陈辉说,目前专家正就如何加强对少年儿童、老年人和病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等重点问题,进行营养条例的立法研究工作。
据介绍,在当前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中,重视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内容较多,侧重营养管理的内容较少。营养学专家、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认为,国民营养状况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善国民营养必须有法可依。
他说,当前中国正处膳食营养结构正处于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正确的营养指导。通过营养立法,可保障营养改善措施的落实,提高居民的营养水平,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此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出台“营养条例”,很大程度上缘于国民“负营养”状况的加剧。
据2004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
报告认为,中国居民食物与营养目前存在五大问题亟须引起高度关注。它们分别是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贫困农村营养不良状况堪忧、与膳食营养结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迅速等。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江苏、贵州、甘肃、北京等地的最新调查,中国目前有三成人口患有缺铁性贫血;5.8亿人处于维生素A边缘性缺乏状态。尤其在贫困的农村地区,人口受营养不良影响的高达2/3以上,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世界银行此前进行的一项统计表明,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劳动力损失(以工资计算),约占到该国GDP的3—5%。由此测算,2004年中国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直接损失将为4000—6800亿(该年GDP为13.65万亿),此外还不包括因营养问题造成的医疗费用支出、人类自身发展受到的限制、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等间接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病也上升很快。《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患高血压病人数1.6亿多,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严峻的现实令中国营养专家们意识到,在国内开展公众的营养干预和指导已成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15日透露,在力促国民营养条例尽快出台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考虑将公众营养改善的内容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这将是史无前例的,”于小冬说。届时一旦列入规划,国家将从政策、法规、标准、资金等多个方面优先支持公众营养改善工作。
据悉,为确保将国民营养改善作为国家任务纳入下一个五年规划,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邀请了多位专家就公众营养指标进行讨论,并建议政府尽快开展营养专项规划以增强国民营养情况的调查与监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