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生,不用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13 15:51:14
婴儿期,孩子的“怕生”是一种进步。
3个月左右的婴儿是不懂得“怕生”的。婴儿出生后能感知到人脸的模样,他特别喜爱母亲的脸,以后逐渐辨认出亲近的人和陌生的人,辨认出他们脸的模样的不同,而5~6个月开始有了明显的记忆力,“认人”到“怕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变化,说明婴儿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在发展,对亲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区分,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对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欢,他会感到恐惧、不安全,所以产生了“怕生”现象。休 闲 居 编辑
婴儿期的“怕生”现象一般持续到1岁半左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认识范围不断扩大,接触陌生人机会增多,会自然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从而结束“怕生”现象。
可现实生活中,一些3-4岁幼儿仍然表现得很“怕生”,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幼儿“怕生”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1、环境
环境是主要的因素: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形式独门独户,平时一关房门,孩子除了面对父母就再也看不到别人了,长此以往,使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定势”,认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从而出现“怕生”的情况。
2、教育
一些父母生怕孩子在外面闯祸或者怕孩子在外面受到意外伤害,自认为“吓唬”是不让孩子出去的“最好”方法,结果孩子是不出去了,可胆子也变小了。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受到别人的欺负或者怕孩子跟别人学坏,认为还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更省心、更安全等等,这些理由使本该属于孩子和别人交往的机会被父母无情地人为地限制了。
孩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生活,的确父母让放心了不少,孩子既不会在外面闯祸了,更别说意外的发生。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时的孩子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原本自然该在婴儿期结束的“怕生”一直延续到幼儿期,甚至还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
帮助孩子克服“怕生”缺点的有效办法:
1、应该带孩子走出家门。为“怕生”的孩子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所认识及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使他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不断地增强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2、让孩子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首先,让孩子和比较熟悉的人交往,平时让孩子和左邻右舍打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脾气较好的小朋友一起游戏;逐渐过度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采编自:千龙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