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11 00:14:10
【方名】 十枣汤
【出处】 《伤寒论》休 闲 居 编辑
【分类】 泻下剂-逐水
【组成】 芫(yuan)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方诀】
【功用】 攻遂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用法】 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强人服1克,羸人服0.5克,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0.5克。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禁忌】 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方解】 本方证因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本方证为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宜攻逐水饮,使水邪速下。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化裁】
【附方】
【附注】 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选录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7:“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菀(wan)陈莝(cuo)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ke)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纷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研究】
【运用】 十枣汤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胸水属水饮重盛之实证者,常奏奇效。王氏以加味十枣汤(十枣汤加黄芪,各药等分,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为1.0克,每次服l-2粒,每3天服1次,晨起大枣10枚煎汤送服)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并设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优于对照组。「王彩琴,等.加味十枣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陕西中医2001;22(4):193]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