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耳鼻喉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22 11:10:28
1 主面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21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碰用。
2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休 闲 居 编 辑
2.1 诊断依据
2.1.1以耳内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上。
2.1.3耳部检查:鼓膜有内陷,或行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咽鼓管不通畅。
2.1.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
2.1.5 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2.2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舌苔白腻,脉溺或滑。
2.2.3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内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2.4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溏。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有鼓室积液。舌淡,苔白,脉弱。
2.2.5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耳内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3.2好转:耳内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3.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
3.1 诊断依据
3.1.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3.1.2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滴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程长。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3.1.3耳部检查: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继则穿孔,耳内流脓。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或间歇性流脓。
3.1.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若听力检查呈混合性耳聋,X线摄片见有骨质破坏腔,提示属重症,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可能。
3.1.5小儿脓耳应与旋耳疮相鉴别。
3.2 证候分类
3.2.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3.2.2 脾虚湿困: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3.2.3肾阴亏虚: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乳突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3.3.2好转: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
3.3.3 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暴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4.1 诊断依据
4.1.1听力突然下降,1~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4.1.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4.1.3 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
4.1.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4.1.5 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4.2 证候分类
4.2.I风邪外犯: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疼。舌苔薄白,脉浮。
4.2.2肝火上炎: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2.3肝阳上亢:突聋发于恼怒之后,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4.2.4气滞血瘀: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质暗红,脉涩。
4.2.5气血亏虚:素体虚弱,面色无华,突发耳聋;或暴聋数日后头痛、耳胀闷等症消除,而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语声无力、四肢倦怠等症仍在,舌淡,苔薄...
4.3 疗效评定
4.3.1 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4.3.2好转:听方提高10分贝以上,耳中不适感减轻。
4.3.3 未愈:听力提高不足10分贝。
5久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久聋是因脏腑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气滞血瘀所致,以长期听力下降为特征的感音神经性聋。包括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等。
5.1 诊断依据
5.1.1 以持续日久的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或伴耳鸣及轻度眩晕。
5.1.2起病缓慢,耳聋程度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困暴聋后长期不恢复而成久聋。
5.1.3常因使用耳毒性药物、年老体衰、营养不良等因素致病。
5.1.4耳部检查:鼓膜少光泽,或有内陷、增厚、粘连、钙质沉着等表现。
5.1.5 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5.1.6应与耳胀耳闭、听神经瘤相鉴别。
5.2 证候分类
5.2.1肾精亏损:耳聋日久,耳鸣如闻蝉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 舌红,苔少,脉细数。
5.2.2气血亏虚:耳聋耳鸣,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面色无华,食欲不振。 舌苔薄白,脉细弱。
5.2.3痰火郁结:耳聋,头重而晕,耳中胀闷,脘腹痞满。 舌苔黄腻,脉滑数。
5.2.4气滞血瘀:耳聋或重或轻,或伴耳鸣,鼓膜增厚,或有粘连、钙质沉着。舌质紫暗,脉涩。
5.3 疗效评定
5.3.1 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5.3.2 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
5.3.3未愈:听力无明显好转。
6耳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耳眩晕是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疾病。 相当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6.1 诊断依据
6.1.1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志清楚。
6.1.2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6.1.3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6.1.4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或有偏倒及错指物位等表现。
6.1.5听力检查在发作期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有条件时做甘油试验及重振试验,常呈阳性表现。
6.1.6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等鉴别。
6.2 证候分类
6.2.1肝阳上亢:眩晕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或加重。平时性情急躁,胸胁胀闷。舌红,苔黄,脉弦。
6.2.2痰浊中阻:眩晕而胸脘痞闷,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舌苔白腻,脉滑。
6.2.3脾气虚弱: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6.2.4肾阴亏虚: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6.2.5肾阳亏虚: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萎靡,腰痛背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6.3 疗效评定
6.3.1 治愈:眩晕症状消失,听力及其他有关检查正常。
6.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7伤风鼻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伤风鼻塞是指风邪犯及鼻窍所致,以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急性鼻病。相当于急性鼻炎。
7.1 诊断依据
7.1.1 以鼻塞、喷嚏、流清水样或粘液性鼻涕为主要症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
7.1.2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内分泌物增多。
7.1.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易并发耳胀耳闭、脓耳、鼻渊等病。
7.1.4 应与鼻鼽、鼻渊相鉴别。
7.2 证候分类
7.2.1风寒外袭: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粘膜充血轻,但肿胀较甚。舌苔薄白,豚浮紧。
7.2.2风热外犯:鼻塞,流涕粘稠,色白或黄,发热,微恶寒,口微渴。鼻粘膜充血。舌质偏红,脉浮数。
7.3 疗效评定
7.3.1 治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消失。
7.3.2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7.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8鼻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鼻窒是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慢性鼻炎。
8.1 诊断依据
8.1.1以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头昏、记忆力下降、失眠、耳鸣、耳内闭塞感等症。
8.1.2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易并发耳胀、耳闭。
8.1.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8.1.4 应与鼻鼽、鼻渊相鉴别。
8.2 证候分类
8.2.1肺虚邪滞: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涕白粘、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等症。鼻粘膜肿胀,色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
8.2.2气滞血瘀: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粘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鼻粘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椹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对一般滴鼻剂收缩反应较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8.3 疗效评定
8.3.1 治愈: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
8.3.2好转: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局部体征明显改善。
8.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9鼻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鼻槁是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窍所致,以鼻中干燥、粘膜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萎缩性鼻炎。
9.1 诊断依据
9.1.1以鼻中干燥,鼻塞,无涕或少涕,或鼻腔有脓痂,有恶臭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鼻衄等症。
9.1.2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病程较长。常易并发慢喉痹、干燥综合征等。
9.1.3多见于女性。气候干燥、寒冷、环境空气污染、体质虚弱等因素容易发病。
9.1.4鼻腔检查:鼻粘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空旷,鼻腔内可有黄绿色痂皮。
9.2 证候分类
9.2.1燥热外犯:鼻干无涕,鼻腔痂皮积聚,时作鼻衄。伴口渴喜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燥。鼻腔粘膜干燥充血。舌红,苔黄燥,脉数。
9.2.2肺阴亏虚:鼻中干燥,痂皮积聚,鼻塞失嗅,口干不欲多饮,或有午后潮热、盗汗、头晕、手足:心热。鼻甲萎缩,粘膜暗红。舌红,苔薄,脉细数。
99.2.3肺脾气虚:鼻燥少涕,头晕,神疲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鼻粘膜干燥萎缩,色淡红。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9.3 疗效评定
9.3.1 治愈:鼻中干燥无涕等症状消失,鼻粘膜及鼻甲恢复正常。
9.3.2好转:鼻中干燥症状及鼻甲萎缩减轻。
9.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10鼻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鼻鼽是因禀质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10.1 诊断依据
10.1.1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
10.1.2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
10.1.3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
10.1.4鼻腔检查粘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
10.1.5有条件时做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原皮试、血清或鼻分泌物IgE检查等,有助明确诊断。
10.1.6应与伤风鼻塞、鼻窒、血管运动性鼻炎等鉴别。
10.2 证候分类
10.2.1肺虚感寒:常因感受风冷异气发病,恶风寒,面白,气短,咳嗽,咯痰色白。舌苔薄白,脉浮。
10.2.2脾气虚弱:鼻痒而喷嚏连作,清涕量多,四肢乏力,大便溏薄。鼻粘膜色淡红。舌淡,苔白,脉细弱。
10.2.3肾阳亏虚: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风冷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鼻粘膜淡白,鼻甲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10.3 疗效评定
10.3.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
10.3.2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10.3.3 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11鼻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为特征的鼻病。主要指急、慢性鼻窦炎。
11.1 诊断依据
11.1.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性鼻渊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11.1.2急性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性鼻渊,病程较长。
11.1.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11.1.4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1.1.5 应与鼻窒相鉴别。
11.2 证候分类
11.2.l肺经风热:多见于发病初期,或慢性鼻渊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多色白或微黄,头痛,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数。。
11.2.2胆经郁热: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鼻塞、头痛较甚,涕多色黄而浊。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11.2.3脾胃湿热:多见于急性鼻渊后期。鼻塞,流涕缠绵不愈。伴头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黄浊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濡数。
11.2.4肺脾气虚:多见于慢性鼻渊。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11.3 疗效评定
11.3.1 治愈:症状消失,X线鼻窦片无异常。
11.3.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粘膜肿胀等表现减轻。X线鼻窦摄片有明显改寿。
11.3.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2鼻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鼻衄是由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
12.1 诊断依据
12.1.1 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
12.1.2气候干燥、恼怒、饮酒、鼻部外伤等所致或诱发。
12.1.3 鼻腔检查有出血病灶。
12.1.4尽可能作引起鼻衄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
12.1.5 应与出血性疾病、肿瘤引起鼻衄相鉴别。
12.2 证候分类
12.2.1肺经热盛:鼻衄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鼻塞,咳嗽,或有发热。舌质偏红,脉数。
12.2.2胃火炽盛:鼻中出血量多,血色深红。身热,口渴,便秘。鼻腔粘膜充血。舌红,苔黄,脉洪数。
12.2.3肝火上炎:鼻衄起于恼怒之后,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12.2.4阴虚火旺:鼻衄量少,口干咽燥,头晕眼花,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12.2.5脾不统血:鼻衄量少,面白肢冷,大便溏薄,鼻粘膜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
12.3 疗效评定
12.3.1 治愈:鼻衄停止,鼻腔内出血点或溃疡、糜烂愈合。
12.3.2好转:鼻衄量及发作次数减少。
12.3.3 未愈:鼻衄症状无改善。
13急喉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急喉痹是国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痛、咽粘膜肿胀为特征的急性咽病。主要指急性咽炎。
13.1 诊断依据
13.1.1 咽痛,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难及恶寒、发热等症。
13.1.2咽部检查:粘膜充血、肿胀,咽侧索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13.1.3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13.1.4应与乳蛾、急喉风鉴别。
13.2 证候分类
13.2.1风寒外袭:咽痛,口不渴,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咽粘膜水肿,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13.2.2风热外侵:咽痛而口微渴,发热,微恶寒,咽部轻度充血,水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13.2.3肺胃实热:咽痛较剧,口渴多饮,咳嗽,痰粘稠,发热,大便偏干,小便短黄。咽部充血较甚。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3.3 疗效评定
13.3.1 治愈: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咽部检查恢复正常。
13.3.2好转:咽痛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
13.3.3 未愈:咽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14慢喉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慢喉痹是因脏腑虚弱,咽部失养,或邪滞于咽所致,以咽部不适,咽粘膜肿胀或萎缩为特征的慢性咽病。主要指慢性咽炎。
14.1 诊断依据
14.1.1 以咽部干燥,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等为主要症状。
14.1.2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
14.1.3常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窒而长期张口呼吸,或囚烟酒过度,环境空气干燥、粉尘异气刺激等导致发病。
14.1.4咽部检查粘膜肿胀,或有萎缩,或有暗红色斑块状、树枝状充血。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14.1.5应与咽喉部及食道肿瘤相鉴别。
14.2 证候分类
14.2.1阴虚肺燥: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频频求饮,而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或有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14.2.2肺脾气虚:咽喉干燥,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咯,平时畏寒,易感冒,神倦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咽部充血较轻。舌苔白润,脉细弱。
14.2.3痰热蕴结:咽喉不适,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喜饮。咽粘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4.3 疗效评定
14.3.1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
14.3.2好转:咽部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
14.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15乳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乳蛾是因邪客喉核(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病。分急乳蛾和慢乳蛾两类,相当于急、慢性扁桃体炎。
15.1 诊断依据
15.1.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
15.1.2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
15.1.3 咽部检查15.1.3.l急乳蛾: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
15.1.3.2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
15.1.4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5.1.5 应注意与烂喉痧(猩红热)、喉关痈相鉴别。
15.2 证候分类
15.2.1风热外侵:急乳蛾初起,咽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咳嗽、咯痰等症。咽粘膜及扁桃体充血,未成脓。舌苔薄白,脉浮数。
15.2.2胃火炽盛:咽痛较甚,吞咽困难。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上有脓点或小脓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15.2.3肺肾阴虚:咽部干燥、灼热,微痛不适。干咳少痰,手足心热,精神疲乏,或午后低热,颧赤。扁桃体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于表面。舌红,苔薄,脉细数。
15.2.4脾气虚弱:咽部不适,微痒或干燥,或有异物感,咯痰色白,面色少华,声音低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扁桃体肿大,充血较轻或不充血,挤压时有少许脓液。舌质淡胖,苔白润,脉细弱。
15.3 疗效评定
15.3.1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
15.3.2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
15.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16喉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喉关痈是因邪客乳蛾,热毒蔓及周围所致,以咽痛剧烈、喉核(扁桃体)旁红肿隆起为特征的咽病。相当于扁桃体周围脓肿。
16.1 诊断依据
16.1.1以咽痛偏于一侧,吞咽困难明显,发热为主要症状。伴张口受限,口涎外流,言语含混等症。
16.1.2多继发于急乳蛾之后,起病较急。咽痛在3~4天左右达到高峰,脓液排出后症状减轻。
16.1.3乳蛾发病后因劳累、饮酒、进食辛辣,热性食物等易致本病。
16.1.4咽部检查充血、肿胀、扁桃体红肿,有脓点;扁桃体周围红肿隆起,触痛明显,悬雍垂被推向对侧。
3~4日后脓肿成熟,触之软而有波动感。
16.1.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6.2 证候分类
16.2.1胃火炽盛:咽痛,吞咽困难,发热。扁桃体旁充血,隆起,悬雍垂被推向对侧。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6.2.2阳明腑实:咽痛剧烈,汤水难下,口涎外流,语言含混,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腹胀便秘,咽部充血,扁桃体周围隆起明显,触之软。舌红,苔黄而厚,脉数有力。
16.2.3阴虚邪恋:脓液排出,发热渐退,咽痛渐减,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薄少,脉细数。
16.3 疗效评定
16.3.1治愈: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咽部检查及血白细胞总数、分类恢复正常。
16.3.2好转:咽痛及发热等症减轻。咽部红肿范围缩小。
16.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17急喉喑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急喉喑是因邪犯于喉所致,以声音嘶哑、声带水肿为特征的急性喉病。主要指急性喉炎。
17.1 诊断依据
17.1.1以声音嘶哑,喉内干燥或疼痛为主要症状,重者伴发热、恶寒。婴幼儿患者可有呼吸困难。
17.1.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17.1.3 常以疲劳、感寒、发声过度为发病诱因。
17.1.4喉部检查粘膜充血、肿胀,声带水肿,或有充血,声门闭合不密。
17.2 证候分类
17.2.1风寒袭肺:声音嘶哑,发音低沉,咽喉胀紧,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声带肿胀而不、充血、舌苔薄白,脉浮紧。
17.2.2风热犯肺:声音粗糙,嘶哑,咽喉干燥,疼痛,咳嗽,咯痰粘白或微黄,咽喉粘膜充血,肿胀。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17.2.3肺热壅盛:声嘶,咽痛,口渴,咳嗽,咯痰色黄,身热,便秘。咽喉粘膜充血深红、肿胀,有黄白色分泌物粘附于表面。舌红,苔黄,脉数。
17.3 疗效评定
17.3.1 治愈: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
17.3.2好转:发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及喉部其他部位充血肿胀减轻。
17.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18慢喉喑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慢喉喑是因脏腑虚弱,声门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聚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主要指慢性喉炎,亦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18.1 诊断依据
18.1.1 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症状。伴有咳嗽、咯痰等症。
18.1.2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18.1.3从事教师、演员、营业员等用嗓较多职业者易患本病。多因急喉喑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亦有长期发声过度,缓慢起病者。
18.1.4喉部检查粘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密,或有室带肥厚、超越。
18.1.4.1声带小结:两侧声带边缘在前中1/3处有对称性隆起。
18.1.4.2声带息肉:一侧或两侧声带上有赘生物,质软,表面光滑。
18.1.5 应与喉癌相鉴别。
18.2 证候分类
18.2.1肺肾阴虚:声嘶日久,咽喉干燥、锨热微痛,口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声带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18.2.2肺脾气虚:语声低沉,气短懒言,咳嗽咯痰,色白略稀,体倦乏力,纳少便溏。声带肿而不红,声门关闭不密。舌淡,苔白,脉细弱。
18.2.3气滞血瘀:声音嘶哑,咳嗽痰少,多言后喉中觉痛,痛处不移,胸胁胀闷。声带暗红、增厚,或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或室带肥厚、超越。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18.2.4痰浊凝聚:声音粗浊,喉中痰多,痰白而粘,声带水肿,或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色灰白。舌苔白腻,脉滑。
18.3 疗效评定
18.3.1 治愈: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
18.3.2好转: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减轻,喉部体征改善。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缩小。
18.3.3未愈:声音嘶哑及喉部体征无变化。
19梅核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梅核气是因情志波动,气机不畅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感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咽神经官能症。
19.1 诊断依据
19.1.1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或其他异物梗塞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症状。
19.1.2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
19.1.3 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19.2 证候分类
19.2.1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炙脔或其他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时作嗳气、呃逆、恶心、泛泛欲吐,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19.2.2肝郁气滞:咽中梗阻感,嗳气频频,或作呃逆,胁下胀闷,嗳气后稍舒。舌苔薄白,脉弦。
19.2.3心脾气虚: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口中无味,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实,易惊醒或惶恐不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19.3 疗效评定
19.3.1 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
19.3.2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
19.3.3 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
20牙宣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牙宣是因邪犯牙床,或脏腑虚损,龈肉失养所致,以龈肉肿胀或萎缩,牙根宣露,龈齿间渗出脓血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指牙周炎,亦包括牙龈炎等其他牙周组织病。
20.1 诊断依据
20.1.1 以牙龈出血或龈齿间溢脓,牙齿松动,影响咬嚼为主要症状。
20.1.2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严重者发展为全口牙齿松动。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的牙周脓肿,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量多,伴有发热。
20.1.3口腔检查:牙龈红肿或萎缩,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牙齿上附着牙垢、牙石。龈齿间有逐渐扩大的牙周袋,袋内溢脓。有口臭。
20.1.4牙根周围X线片,示牙槽嵴吸收、牙间隙增宽等表现。
20.2 证候分类
20.2.1胃火炽盛: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渴喜冷饮,大便干结。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舌红,苔黄,脉数。
20.2.2肾阴亏虚:牙龈萎缩,牙根松动,牙龈粘膜微红肿。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20.2.3气血亏虚: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时有渗血。面白或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20.3 疗效评定
20.3.1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牙周袋小于4mm。
20.3.2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
20.3.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21口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复发性口疮和口疮性口炎。
21.1 诊断依据
21.1.1以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
21.1.2起病较快,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伏彼起,则病程延长。愈后常易复发。
21.1.3口腔检查:口腔粘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粘膜大多充血。
21.1.4应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复发性坏死性粘膜周围炎及疱疹性口腔炎相鉴别。
21.2 证候分类
21.2.1心脾积热:口内疼痛,口渴,口臭,尿短黄,便秘。口疮数量多,周围充血明显。舌红,苔黄,脉数。
21.2.2阴虚火旺:口内疼痛,口干,手足心热,乏力。口疮1~2个或2~3个,周围轻微充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21.2.3气血亏虚:口不渴,或伴畏寒,便溏。口疮数量不多,周围粘膜不充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