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注意专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1 12:55:37
总的注意事项休 闲 居 编 辑
小儿的用药要根据小儿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到儿童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又如患小儿感冒时,尽管速效胶囊疗效快、服用方便而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全,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2)选药时要有明确的指针。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如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还远不够。非那西汀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的毒性反应。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用药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和维生素类药品。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如病愈后让孩子补补虚;在校功课多、学习紧,给予进补;让孩子有高大的体格身材,避免“三等残废”等,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孩子进营养滋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皇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制剂,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cols=1 target=_blank>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只长短不长长,原想不成为“三等残废”,却制造了一个地道的“三等残废”。
(5)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因为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给于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于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
婴儿期(2岁以内)用药须注意些什么?
婴儿期包括早产儿和新生儿,其特点是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即使在皮肤局部应用(洗剂和软膏剂),也会迅速吸收,有时在体内产生全身的作用。婴儿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注意,以免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下列两类药物应禁用或慎用,家庭用药者更须注意。
(1)尽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氯霉素、苯乙哌啶、无味红霉素、异烟肼、萘啶酸(3个月以内)、呋喃妥因、磺胺类(2个月以内)、四环素类。
(2)慎用或在医生密切监视下使用的药物:雄激素、含哌嗪的驱虫药、阿司匹林、多粘菌素E、可的松样药物、萘啶酸(3个月以上)、吩噻嗪类、磺胺类(2个月以上)、维生素A(大剂量)。
3~4岁的小儿用药须注意些什么?
出生后6个月至3~4岁的小儿因体内抗体少,特别容易生病。家庭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盲目用药:小儿患病,父母着急。有些家长根据自己患病吃药的体会,或偏信他人之言,盲目用药。一见孩子发烧,就抗菌素(有时几种一起用)、解热止痛片等一起服用。有时一天跑几家医院,几家医院医生开的药一起服用。这是十分错误而且是十分危险的做法。用药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问题,千万不可疏忽大意,不明原因的盲目用药,只能适得其反。“病急乱投医”,几家医院医生开的药一起服用,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其患无穷。尤其小儿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量又明显比成人小,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真正关心子女的家长,应牢记:不要盲目用药。
(2)不要跟着广告走:世界上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不允许药物做广告。因为广告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往往夸大其辞或含糊不清。曾有一个头孢拉啶的广告为:“必不可少的头孢菌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理想选择。”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且下呼吸道感染通常大多数也由病毒引起。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头孢类药物是无效呢?还是必不可少?
(3)不要迷信新药和贵药:有些病儿的家长往往希望医生能开新药和贵药,认为药越新越贵,则疗效越好。更有甚者,还有少数病儿家长不带病儿就去医院点名要药,这是不符合用药原则的。其实药价的贵贱,并不完全和疗效成正比。就拿阿司匹林来说吧,这是用来治疗小儿发烧的退热药,价格便宜,且疗效迅速。而近来新研制的安比林、头孢拉啶、美欧卡类价格较贵,只对某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有效,而且还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比较狭小。用这些药来治疗小儿最觉见的病毒性感冒,就称不上是好药了。
(4)要对症下药:药物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既有治疗作用,也有毒副作用。现今,滥用解热止痛药和某些抗生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之后,出现了耳聋,甚至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滥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导致死亡。就是维生素类也可引起中毒。因此,用药前,对该药的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及毒副作用等都要详细了解,才能正确应用。同时,必须注意:不要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以及非细菌感染性疼痛和发热;勿用抗菌素来预防感染,不要把抗菌素作为“万灵药”。
(5)要及时向医生诉说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用药前应向医生反映以下情况:①来诊前是否已自行用药?如已用,则需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②药物反应史:凡有药物反应既往史者,再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就很高。③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如果小儿有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药物不良反应往往较常见。④肝肾疾病史:提供这类病史可让医生避免或慎重使用对肝肾有影响的药物。⑤遗传因素: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有遗传性。该患者服用解热止痛、磺胺、奎宁类药物及吃蚕豆等,均可引起急性溶血。
(6)要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的体重或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不要自作主张的增加用药次数和剂量,更不要一天上医院数次或换几家医院,迫使医生不断更换药物。
(7)要正确掌握服用方法
儿童用药须注意些什么?
儿童中和和清除药物的能力比婴儿要强,但与成年人不相同。应针对儿童的年龄、体重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正确选择药物及其剂量。液体药剂服用前应振摇药瓶,使各成分混合均匀,并用标准的量具来准确量取液体剂量(因家用“茶匙”体积从2.5~9毫升不同)。在服药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守医嘱服药,不要在症状一消失就停止服药。儿童对某些感染较敏感,治疗时突然停药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下列两类药物应禁用或慎用。
(1)尽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右旋苯丙胺(3岁以下)、哌醋甲酯(6岁以下)、羟基保泰松、保泰松、四环素类(6岁以下)。
(2)慎用或在医生严密监督下使用的药物:雄激素及类似药物、哌嗪类驱虫药、阿司匹林、可的松样药物(长期使用)、丙咪嗪、哌醋甲酯(6岁以上)、萘啶酸、对氨基水杨酸、吩噻嗪类、苯妥英、利血平、磺胺类药物。
五、剂量计算要合理。小儿用药量有时按年龄计算,有时按体重计算。有些药物按体重计算是根据生理特点而定,用药量往往比按年龄计算略大些。(2000)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