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肺炎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15 05:20:13
中毒型肺炎是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重症肺炎,亦称休克性肺炎。老年人中毒型肺炎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肺炎病例的2/3。
[ 病因及发病机制]休 闲居 编 辑
引起此型肺炎的病原菌较多,如肺炎双球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病毒及支原体、立克次体等能否引起休克性肺炎尚不清楚。
此型肺炎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细菌毒素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血管,使血管张力减低,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休克。
2.毒血症对心脏的影响,致使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降低而发生休克,也可能是一个有关因素。
3.细菌在体内破坏后,放出内毒素,激活体内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等),而诱发休克。
4.严重感染时,肾上腺皮质功能负荷增加,甚至可以有出血、坏死等改变,助长了休克的发生。
5.微循环障碍。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休克性肺炎主要是微血管痉挛所致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担负着供应全身组织营养、交换代谢产物、维护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的作用,在严重感染时,细菌内毒素造成微循环痉挛,致使血流瘀滞,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导致休克。近些年来,广泛应用血管扩张药抢救后,效果良好,死亡率大大降低,说明微循环障碍是休克性肺炎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
[ 临床表现]
老年人中毒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低血压和周围循环衰竭为老年人中毒型肺炎的基本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肺部阳性体征及X线胸片改变。临床表现随病人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很大差别,可综合归纳为:
1.发病情况:多数病人于发病2-3天内出现休克;也可在发病时毫无症状,而以休克为首发病状;也有部分病人可以在肺部炎症长期不愈、抵抗力及体力日渐衰弱的基础上发生休克。
2.发烧:每个病人差别很大,有的起病即发烧,但多数在38℃左右或以下,或仅有低热,约1/3的病人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
3.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四肢厥冷、出冷汗、口唇指甲发绀、少尿或无尿。血压常低于11—7Kpa(80—50mmHg),甚至更低或不能测出,但血压并非诊断休克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往往患有高血压病,在休克状态下血压可高于上述数值。
4.一般状况差:表现衰竭,精神不振,嗜睡,神志模糊,不思饮食,有的可有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
5.肺部体征:大部分病人呼吸增快,病变部位呼吸音减弱或有哕音,个别病人可无肺部异常体征。
6.胸部X线所见:多见小叶性、可见节段性、多样性炎性病变,极少见到大叶性。肺部阴影大小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7.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可达80%—90%,并可出现中毒颗粒,少数还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但亦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免疫反应低下,白细胞可在正常范围,不能以此排除严重感染的存在,但一般中性粒细胞多有增高。红细胞压积往往增加,有的病人血小板可以减少。
8.中心静脉压改变:对各种休克病人都应测定中心静脉压,这样一方面可以协助诊断,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治疗。中毒型休克性肺炎患者,中心静脉压多低于正常(<8厘米水柱),说明血容量不足或微循环瘀血,静脉血流障碍,需要补充血容量;如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12厘米水柱),说明心脏排血量低下,需要给西地兰强心治疗。
9.其他:
(1)心电图可有心肌损害,如ST段下移、T波改变、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
(2)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不可避免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肝、肾功能受损,可出现肝功异常、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等。
(4)亦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晚期病人还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治疗]
老年中毒型休克性肺炎的处理上,问题复杂,困难较多,必须密切进行临床观察病情,善于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及早采取正确有力措施,才有可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1.积极控制感染:由于感染是本病的发病原因,感染不控制,休克是控制不住的。因此,早期、适量、有效地选择抗菌素以控制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血液和痰液的细菌学检查需要时间,早期来不及作指导治疗的依据,故抗菌素选用广谱的,最好三种以上联合应用为宜。而且应静脉给药,待细菌学检查结果报告之后,再参考药敏结果调换抗菌素的组合方案。应提及的是培养必须在治疗前进行,最好在治疗前先做痰涂片检查,大致区分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菌感染占优势,以粗略地为选用抗菌素提供指导。
2.纠正休克:
(1)补充血容量:休克性肺炎的有效血容量不足,故补充血容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只有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才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般可先静脉输人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以及适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等,输液量最好以中心静脉压及观察每小时尿量(留置尿管)来协助判断血容量是否已补足。但更重要的还是全面观察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下表各项指标可供参考。
判断血容量参考指标
指标 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已补足
口渴 存在 消失
颈静脉充盈情况 不良 良好
收缩压 下降 上升或接近正常
脉压 小 正常(>30mmHg)
心音 低弱不清 清楚有力
脉搏 快细弱 变慢而有力
中心静脉压 下降(<8厘米水柱) 正常(8—12厘米水柱)
尿量 少(<25毫升/小时) 多(>25毫升/小时)
酸中毒 存在 改善
(2)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过去对于休克的治疗,注意力集中于血压,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的存活和正常功能的维持并不单纯地依赖于血压,更重要的是组织的血液灌注量。目前在中毒性休克的治疗中,注意力已转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为了保证重要组织器官有足够的血液灌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十分重要。由于休克患者的血管舒缩状态足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故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必须根据具体病人所处的不同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握好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的应用时机和剂量,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①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基于近年来对中毒性休克的大量研究,认为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小血管痉挛造成的微循环障碍,由此造成的组织缺氧和细胞代谢紊乱是病人的主要矛盾。故血管扩张剂的早期应用受到许多学者的普遍重视,而且收到厂明显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常用的血管扩张药为抗胆碱药,其适应症为:
a.血容量已基本补足,但血压仍低于正常或血压逐渐稳定,而周围循环仍不满意,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
b.眼底血管痉挛,甲皱微循环不良者;
c.昏迷或有肺功能不全、缺氧及烦躁不安者;
d.血压过低,患者在连续使用血管收缩药时为了防止肾脏损害,可与小剂量血管扩张药同用。
常用血管扩张药有: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2毫克/次,10-20分钟1次。
654-Ⅱ注射液:10-20毫克/次,10-20分钟1次。
东莨菪碱:0.75-1.5毫克/次,10—20分钟1次。
以上药物均为静脉注射,用至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瞳孔中度等大、收缩压上升至90mmHg以上、脉压增宽为度。此外多巴胺50mg加人10%G.S500ml中静脉点滴,亦可起到扩张微血管、疏通微循环的作用。
②血管收缩药的应用:几年以前,血管收缩药几乎被作为休克性肺炎的关键性措施来应用,但随着对休克时微循环的病理生理的了解,临床上又常可见到用血管收缩药后血压上升而病情继续恶化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此类药物的应用是有害的。尽管理论认识上有上述的变化,但临床实际中此类药物仍在延用。此类药物目前使用比较普遍而认为效果较好是,阿拉明30-50mg加人5%G.S500ml中静脉点滴,根据药物反应及临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量,效果不好时不宜无限制地加大剂量,要防止副作用发生。
我们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经验体会是: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对轻、中度的中毒型休克患者首选多巴胺25-50mg,阿拉明10-30mg加人10%C.S250ml中静点,根据血压调整滴数;对重度中毒型休克患者有明显微循环障碍表现者(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改用或用血管扩张剂抗胆碱药物。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休克性肺炎的抢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增强机体应激机能,扩张周围血管,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细菌毒素及防止细胞内溶酶体的破裂都有良好作用。此药使用宜早、剂量宜大,这样才可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用地塞米松每日20—30mg,持续2-3天病情好转后,减量再用1-2天即可停用。
(4)强心药的应用:由于微循环障碍,心肌缺氧在所难免,加之老年患者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极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因此短效的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地高辛等可酌情使用。
(5)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在休克状态下体内无氧代谢增加,酸性物质堆积,又因休克使肾脏调节功能下降,极易发生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6)氧疗法:休克性肺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往往显著下降,故应及时充足的给氧。
(7)中药:参附汤、生脉散也都有一定疗效,可以应用。
(8)保障营养:老年中毒型肺炎病情危重,保障病人的营养供应甚为重要,如静脉高营养、少量输血、血浆、丙种球蛋白注射等均可增强病人抗病能力。
(9)做好护理工作,特别是皮肤及口腔护理,这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减少死亡率,促进病情康复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