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的两个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1-05 19:20:09
>>>>>>>>提问1.引起同性恋的后天因素: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性格特点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性取向?如果会,具有什么样性格特点的父母会使孩子的性取向发生偏差?
2.“少年在刚10-15岁进入青春期时普遍存在暂时的同性恋心理”这种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休 闲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现在研究普遍认为:同性恋有2种,1种是先天的,就是通常说的基因所造成的,但天生就是同性恋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后天的,就是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的,但无论是哪种,同性恋者都有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就是自己认可自己喜欢同性,如果缺乏这种自我认同,就会一直疑惑,有很多人,自己喜欢同性,但不肯接受这个事实,在同性和异性之间徘徊,其中原因除了自我性取向的不确定,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我认为,先天基因是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内因还是需要通过外因来触发才能起作用。外在的后天环境更多的起到了帮助孩子自己认识自己的作用,就是促进他们的自我认同。
回答问题一:
前面说过,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大,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而言,影响孩子性取向的因素很多,但都是因人而异,目前医学家、心理学家、性学家对影响同性恋诱因的因素做了很多调查研究,主要是对同性恋者做调查,调查显示,母强父弱是一个因素,此外,过分的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一味的抹杀孩子早恋等,也可能使孩子向同性恋发展。但其实我前面也说了,外因只是一种促使,关键还是他自我的认同,这是人天生的本能,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同性恋基因,再加上有外界因素促使他自我认同,那他成为同性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相反,如果他自身没有这样的内在因素,即使外界再怎么促使,也是徒然。这里要指出的是,假如一个人有同性恋潜智,即使家庭上再怎么的注意,尽父母所能避免他产生自我认同,孩子可能会发生改变,喜欢异性,但这不是他的本意,是在外界影响下的表现,其本身对同性的渴望还是可能在今后进入社会后被激发,这时仍然会有自我认同,此时他往往更加矛盾,更加痛苦,长期的家庭教育让他知道自己不该这样,可自身发自本能的追求又让他没有办法摆脱,这样很可能成为双性恋或者一直迷茫,在性取向上始终摇摆,这时的自我认同更难完成。所以不要一味的苛求要怎么做,顺其自然最好,孩子没有这种基因,就是被引导成同性恋了,也会在自我认同时改变回来,如果有这种基因,你想改也改不了,即使现在克制住了,今后也未必能一直保持。
回答第二个问题:
少年在刚10-15岁进入青春期时确实会对同性产生好感,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交往的人际圈多数是自己同性的朋友,与异性交往的少,也受到不要早恋之类的无形约束,所以出现“同性相吸”是自然的情况,事实上正是这个阶段,大多数人有了更多的和同性交往的机会,对于有同性恋基因的人,很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完成自我认同,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而对于没有同性恋基因的人,这种“同性相吸”只是友好、友谊,并相反的,促使他们自我认同,自己喜欢的是异性,和同性只是友谊。所以说,大多数同性恋在青春期就已经完成了自我认同的过程,这也是家庭无法改变和避免的事实。
其实是不是成为同性恋,家庭、社会、生活环境都只是促使他们自我认同的因素,他自己是不是在先天多数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只是看环境因素是不是促使他们自我认同。在性取向的自我认同上,不必刻意回避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即使想可以改变,往往也是短时效应,等孩子长大进入社会,还是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内在因素而改变,这时他只有更迷茫和痛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