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再谈中药企业需苦练“内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06 20:55:54
新华社信息银川3月21日电(记者武勇 吕庆福)产品缺乏竞争力、贸易壁垒森严依然是我国中药出口碰壁的主要原因。专家认为,中药企业可以在苦练“内功”的同时采取“迂回”策略“瓜分”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告别中药“大国”出口不“大”的尴尬局面。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万德光、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建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中药出口遭遇的重重困难,企业必须先“强身健体、苦练内功”。 首先,从头做起,建立规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强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化规范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其次,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医理论,并对传统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对目前中药生产中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生产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品; 第三,要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的、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标准; 第四,中药制剂要减少传统的膏、丸、散和汤剂型的生产,多研制生产剂量相对较少、服用方便的片剂、胶囊、颗粒剂。药物的针对性和适应症要比较明确,不可包罗万象。药物的说明书也要适应国际惯例,用一些研究数据和临床数据充实完善,包装要充分考虑密闭、避光及其他保证质量稳定的因素。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万德光认为,还可以采取“迂回”策略进军国际植物药市场。 首先,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有些国家有使用草药的传统,这可以作为中草药在欧盟市场登堂入室的突破口。此外,在一些欧洲国家,针灸还被纳入了医疗保险,这对于中草药在欧盟获得药品地位将大有裨益。国内中医药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开展与欧盟各国政府间以及民间的友好交往,寻求认同感。 其次,以非药品名义抢滩欧美市场。在中药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以非药品名义绕过药物认证门槛,低成本进入欧美市场,不失为良策。 目前,我国中药提取物已形成了产业化趋势,中药提取物既有望作为药物出口,又可促进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据了解,我国以中药为原料开发的保健品、功能食品、营养滋补剂、外用健身产品、化妆品、洗浴用品等产业蓬勃发展。这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后,还可以扩大中药的影响。 第三,中药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委托代理等形式与国外公司共同开拓市场。据悉,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正在全球开展传统药筛选工作,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每年从全球25个国家收集近4500种植物及其提取物进行药物研究。国内外许多机构和投资者纷纷寻求机会介入传统药物市场,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良机。 另外,专家提醒,中药企业在以产品的销售代理权和收益权为条件开展国际合作时,应尽量保留中药制品的知识产权,这既是对“国粹”的尊重与保护,也是为自身的长期发展保留资本。(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