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巨头中国研发凤毛麟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1-03 22:06:53
随着中国药品领域的放开,医药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国的医药企业
渐渐由“诸侯纷争”走向“巨头时代”。在对中国前景广阔的药品市场一致看
好的共识下,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但目前已经在中国建立研发
休 闲 居 编 辑
中心的却凤毛麟角。
在中国不重研发?
德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国际集团今年3月刚刚在上海落成的新工厂生产
的第一批药品将有望正式上市了,位于上海浦东“药谷”之称的张江高科技园
区内的新工厂具备生产所有重要制剂的能力。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希望通过它进
一步加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生产网络。然而令人遗憾
的是,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并没有研发中心,甚至短期内设立的计划都没有。
不止勃林格殷格翰,进驻中国的跨国制药巨头的做法如出一辙:只建生产
基地不设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公司去年宣布要在中国建该公司世界最大的生
产基地,为此投下12亿人民币。同样是去年底,德国拜耳集团在北京宣布,在
2008年之前将向上海化学工业园投资34亿美元,建立一个一体化聚合物生产基
地。这是拜耳138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虽然不属于医药领域,但由此却给
了中国明确的提示:绝不会对中国市场袖手旁观,但该公司也没有在中国设立
研发中心。
据美国制药联合会的统计,医药行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经从1970
年的11.4%上升到今天的18.5%。今天,一种新药的平均开发时间长达15年,耗资
5~8亿美元。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就必须缩短研发周期,研发已经演变成为
和时间赛跑。因此,跨国制药公司只在中国“抢占地盘”却不设研发中心背后的
原因颇具意味。
为何不把“头脑”带来?
上海医药商业协会的一位专业人士向记者坦言,如果跨国巨头把研发中心设
在中国,说明它们把自己的“头脑”带来中国,而不只是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资源。他分析说,跨国制药巨头一旦选定设立研发中心的地点,就说明它对这个
市场综合素质包括前景、人才素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大环境已经高度认可。
勃林格殷格翰的执行董事会主席罗尔夫?克莱伯教授今年3月来上海参加新
厂的落成典礼时说:“如果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我们会在一些市场搞研发,而
在另外一些市场搞生产。一般来说,我们主要看这个市场对知识产权及专利等
是不是适合搞研发。目前中国没有采用国际ICG标准(国际化学类药品协调标准
),而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采用这个标准。”
上海药监局有关人士表示,跨国制药公司还没有完全把具有核心作用的研
发中心带来中国是一种遗憾,但研制新药的成本非常昂贵,粗略估计所投入资
金的70%会打水漂,这可能也是跨国制药巨头没有冒然行动的原因。
专事医药领域业务的英诺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韩女士向记者表示,对
于制药公司来说,建立研发中心的成本很高,而且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司的投资动作是以市场扩张或赢取更多利润为目标的
,近期跨国制药公司大规模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大。
试水中国研发
业界普遍的观点是,衡量跨国公司是否真正在这个市场扎根,就要看其是
否研发本土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搞研发几乎是所有看好这个庞大市
场的制药公司的必由之路。
5月初,礼来公司负责药品研发的执行副总裁Lechleiter博士和负责10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事务的洲际总裁Tallarigo先后访华,他们明确表示研发本
土化是必定要做的事。
一些眼疾手快的制药公司已经开始了中国研发的“抢滩试水”。丹麦诺和
诺德公司今年1月底在北京设立的产品开发研究发展中心已开始投入到基础研究
当中。这是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研发中心
,也是诺和诺德在海外惟一从事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
2001年10月20日,法国施维雅药厂在北京创立了“施维雅(北京)医药研
发有限公司”。施维雅公司总裁施维雅博士表示非常渴望加深对中国中药的了解
和研究。
施维雅和诺和诺德抢占了先机,被业界认为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新药研发
的“试水”动作。
韩女士认为,世界制药巨头在中国搞研发是一种趋势,但这些巨头一般都把
自己最核心的研发中心建在总部。目前在中国,这些巨头搬过来的还只是产品生
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体系,如果少数公司准备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可能考虑更多
的是新药研发的临床成本控制的问题。
另外,她还特别语重心长地表示,不管跨国制药公司的产品是否把研发中
心建在中国,国内药业都要对新药研发高度重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否则国
内制药公司只能继续陷入仿制药的怪圈。
勃林格殷格翰的执行董事会主席克莱伯教授的话坦率而又实在:“在中国
没有采用ICG标准之前,我们不大可能在中国进行研发。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市
场正在朝着注重产品创新,不鼓励模仿、仿冒的方向发展。为了药品行业的健
康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忽视专利保护问题。”
新华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