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江西经济的第几根支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3:17:35
近日,江西召开了一次“全省振兴医药工业会议”。会上,江西省经贸委主任虞中一发布了江西医药工业的近期目标:到2004年,力争使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左右,比2001年的48.1亿元翻一番,其他经济指标大幅提高;到2005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在中部地区的排位力争前移一位,即由现在的3~4位前移到2~3位,使江西省的医药工业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并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记者感兴趣的话题。从会议的阵容来看,参会者囊括了全省11个地市的行政首脑、15个重要厅局的首席官员、重点医药市县区长及全省重点医药企业负责人等,并有主管副省长到会动员,会议等级与一个支柱产业的份量绝对相配,但记者真正关心的是,医药产业到底能不能成为江西经济的一根支柱。
休 闲居 编 辑
第三只眼看江西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西医药工业恰好居于中间―――第16名。2002年,江西省完成医药工业产值56.7亿元,而这一年全省的GDP为2450亿元。从数据看,江西医药工业并不乐观,在1997至2001的4年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而江西只增长60%。对此江西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吴浈认为,江西医药工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产品、技术方面的原因,他从与监管相关的角度,概括出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药品生产水平不高。目前全省只有30家企业完成GMP改造,通过认证的只占21%,只有汇仁等6家全厂通过认证,其余只是部分剂型通过认证。现在共有59家企业立项进行GMP改造,预计到今年底,会有60%的企业通过GMP认证,但仍有一批企业面临困境。从全省医药工业的总体看,原料药生产水平不高,制剂技术落后,生物工程技术几乎是空白,缺少后续优势品种。
二是新产品开发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2002年,中部6省新药申报的情况是:安徽205个、湖南137个、河南110个、湖北91个、山西73个,而江西只有49个,处于中部6省的最末位,与东部相比差距则更大。到目前,全省共获新药批准文号154个,仅占全国的2.9%,而且其中132个是四类新药,科技含量明显不高。特别是近三年来开发的新药全部是简单改剂型、无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类新药。但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科技含量不高的新药,转让给外省的却在逐年增加。2001年全省获新药批文20个,转让给外省7个;2002年获新药批文17个,转让外省7个。
三是企业改制速度慢,人才缺乏。与发达省、市相比,江西医药工业企业改制起步晚、速度慢。2002年,全省医药工业中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仍达到47.87%,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26%。由于机制不活,与外省收入差距拉大,造成企业各类人才外流。目前全省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的有1800多人,但其中相当部分不在省内药品生产企业,许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青黄不接。
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江西医药工业可观的积累和厚度。全省现已拥有一批新兴医药龙头企业,涌现了江中、汇仁、天狮、金水宝、珍视明、济生等十几个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家,5到10亿元的1家,3到5亿元的2家,1到3亿元的13家。这17家企业在数量上仅占医药企业总数的10%,产值却达到了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4%。
江西的中成药在全国具有优势。2002年,江西中成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7.9亿元,占到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9.2%,在全国位列第8;形成了肾宝、草珊瑚、金水宝、乌鸡白凤丸、健胃消食片等多个全国中药强势品种,其中汇仁肾宝和江中健胃消食片单一品种销售产值都超过5亿元。此外,江西的医疗器械产业也进入健康快速成长期,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生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以三大策略树支柱
如何打造江西医药产业支柱?虞中一提出三大策略。
首先,加大重组和兼并力度,做强优势企业。大型工业企业的重组兼并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要争取尽快上市。进一步通过产权转让、债务重组、兼并破产等形式,促使国有经济退出部分技术含量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领域。省政府对全省24家大型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调度,各地市也要选择本地区若干家大企业和有特色有潜力的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调度。
其次,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培育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采取与科研单位联合、整体吸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中心,选准产品切入点,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要从以仿制为主转向创仿结合,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制,精心培育品牌产品和独家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对产品开发由原料向制剂转移,由化学药向有江西特色的中成药、中药饮片转移,由单纯的医疗药品向包括保健品、护肤品、食品及添加剂在内的大医药延伸。在新药开发上,要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重视对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发展微丸、浓缩丸等中药新剂型;要下大力气开拓新产品市场,使近年来获准生产的几十个医药新产品尽快上规模、进市场。在技术改造、新建项目上,要坚持高起点,采用创新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应用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使医药企业上水平,上等级,提升竞争力。
第三,抓住GMP认证的机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医药特色工业园区。现在,江西全省已经拥有两个医药工业园区,即江西医药港和袁州医药工业园。医药园区要继续为医药企业进行GMP改造提供一个无门槛的平台;扩大项目招商、技术招商、嫁接招商、易地搬迁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招商;要实行政策扶植,引导企业相互协作,引进配套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工业园要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入园区,参与江西医药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
以优势企业为根基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提出把医药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都不是医药经济强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较早提出把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的黑龙江省,2002年的医药工业产值为90.96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去年明确提出将医药产业作为五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吉林省,2002年工业产值为76.55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二;重庆把化工、医药作为两大支柱产业,2002年该市医药工业产值为38.9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八;而同年医药工业产值仅为1.44亿元的西藏,也将医药产业列为五大支柱之一,而且由于近两年发展明显快速于其他行业,自治区政府官员预计医药的发展势头将超过旅游业,成为西藏的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2年医药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位列全国前三名的江苏、浙江、广东却从没有以医药业为支柱的说法。看来在中游省份和西部欠发展地区,医药产业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量更重,而且被人们寄予的期望更大。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医药产业在我国GDP中只占大约2%的份额,距通常意义上的支柱产业还相去甚远。基于江西的GDP总值、江西医药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江西似乎多谈医药振兴更适合其省情。但江西医药工业也有亮点,全国的三大药都江西就占有两个,中药是江西应着重借力的领域。同样是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位于长白山区、只有65万人口的吉林省通化市先后发展了68家以中药为主的生产企业,造就了东宝、茂祥、修正等一批成功企业和镇脑宁、天仙丸、斯达舒等一大批名牌中成药。去年该市医药产值达到44亿元,现在全市已有6家中药上市公司。这十分值得江西医药行业借鉴。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示,经济振兴核心在企业,江西医药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成功与否,将成为江西医药工业振兴成败的关键。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