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全球生物科技业营收与去年比上扬15%(包括产品与技术),达410亿美元。由于营收比重有50%以上再投资到研发活动,因此全球研发支出额亦提高34%,估计达220亿美元。据统计,美国持续主宰全球生物科技业,产出占全球营收的70%及研发支出的70%以上。自1898年以来,美国生物科技业营收享有16%的复合年增长率,单是去年便已投资40亿美元。欧洲生物科技业者数目胜于美国,预期将占领全球20%的营收及25%的研发支出。虽然美国仍居掌控地位,但因跨国界合作及并购不断,全球产业型态正在变迁中。另外,2010年以前,日本生物科技员工数将从7万名提高到100万名,新加坡生物医学制造营收则预期将于2005年以前达70亿美元。
虽然目前全球经济景气普通不佳,美国市场虽已有缓慢复苏迹象,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与发展潜力依旧看好,根据产业咨询顾问业者ConsultingResourcesCorp.发表报告指出,预估全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于今年达到230亿美元,且能继续增长。至2013年的销售能达1200亿美元,增长率继续稳定,将为全球高科技产业带来新希望。
未来五年发展可观根据BrookingsInstitution的报告“生物科技中心的成长:生命的迹象”指出,从经济发展观点而论,生技产业非产值最大产业,但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产业,很明显地生物科技为优良产业。虽然该产业不见得是大都会区最大的经济雇主,但却具有雇佣高薪及高技能员工的潜力。以美国市场来看,国际网络泡沫化后,无疑许多城市渴望发展生物科技中心,以重振低迷的经济。然而,发展生物科技中心须有高额投资,且须具备高级人才集中的特性,实非易事。
目前生物科技产业虽尚不足以培育出可号称巨擘的大型业者,生物科技却俨然已成为科技产业的象征。Ernst&Young认为,以近几年业者的营收增长、开发中的技术及产品、有效的产品发展过程及营运来看,生物科技业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预计将成为该产业发展20多年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
产业合并蔚然成风根据美国咨询顾问者Ernst&Young公司发表的“生物科技年度报告”指出,目前生物科技业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业者仍受困于生存及经济疲软两大问题。业者研发须大量资本,但数以百计业者已出现资金不足现象,经营正逐步迈向危机。实务上,生物科技业者应各专注于所长,共同建立联盟网络,再利用该合作网络,开发最终产品,继而分享营收及利润。未来面对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产业合并趋势仍将延续下去,业者相互合并或删减计划项目及裁减员工,亦或停止营运都将可能发生。此外,全球约有4300家以上生物科技业者,似嫌过多,且其中大部分赔钱营运,故产业合并成为必然。
实际上生物科技产业因逐渐成熟,业者间持续合并,将导致公司家数减少,短期而言,将对整个产业造成冲击,也意味产业形态即将发生变化;然而,长期发展潜力却无可言喻,业者须将重心放在特定领域上,方能将产品带入市场。
近期美国生物科技产业市场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并购案为美国Invitrogen公司收购MolecularProbes,该公司为一家领先的生物科技工具制造商,主要业务以向医学研究人员销售试剂和有关工具为主,其客户中包括著名的医学研究机构和许多大型制药商,例如安进Amgen的Aranesp和强生Johnson&Johnson的Remicade在开发过程中就采用Invirtrogen销售的血清,其试剂产品具有应用于诊断测试领域的潜力,年销售额7亿美元。收购消息公布后,J.R摩根随即将Invitrogen股票评级调升为“表现突出”。业界人士认为,收购MolecularProbes可使Invitrogen明年盈余迅速增长。其实MolecularProbes即为一家已有盈利的公司,其今年的预计销售可达6600万美元,毛利率可超过40%,Invit-rogen公司眼光独到。而且未来类似此种具备独特技术的小型生物科技业者在市场上待价而沽者繁多,皆为中大型厂商跨入新领域,增加营收且创造获利的契机,值得注意发掘。
群聚集中特性明显该报告亦指出,就美国而言,过去10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有75%集中在九个地区,其中波士顿及旧金山地区的生物科技业于1970年代便已展开,在美国居领导地位。其它诸如圣地亚哥、华盛顿―巴尔的摩,则受益于邻近国家卫生院的地利之便。洛杉矶为领先生物科技公司Amgen所在地,皆有不错的发展。国家卫生院提供医疗研究基金,这九个地区合计取得60%以上的研发补助金额,群聚集中特性相当明显。
此外,创业型风险投资为发展生物科技业的必要因素。过去6年美国有89%的创业投资资金投注于这九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科技业者并非大雇主,大部分业者为小规模经营,成功者销售其技术或产品给大型制药公司。据估计,全美不到20万的人受雇于生物科技业,即使是上述九大地区,其合计雇佣人数也仅占制造就业人数的3.5%,且当地没有任何一家生物科技业者名列25大私人雇主的行列。
各地生技园区各具特色根据Emst&Young出版的BeyondBorders:TheGlobalBiotechnologyReport2002年指出,美国发展生物科技最主要的州别共有:加州410家业者、麻萨诸塞州210家业者、马里兰州95家厂商,北卡罗来纳州87家业者,其余各州亦有数十家业者分别坐落于宾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华盛顿州、乔治亚州、德州与佛罗里达州等地。而全球领先的12大生物科技国家分别为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以色列、瑞士、芬兰、荷兰及丹麦。而亚太地区生物科技公司数目以澳大利亚的198家业者居首,台湾地区有50家厂商,印度则有38家厂商,新西兰拥有30家业者,新加坡有21家厂商,泰国则有4家业者。
就以美国最著名的Massachusens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ark为例,该区位于波士顿附近的Worcester,建筑占地100万平方尺,被视为全球发展最成功的生物科技园区。目前该区60家业者雇佣2700名员工,每年合计创造3.2亿美元营收,但2010年后规模将扩大到1万名员工及100家公司。著名业者包括AbbottBiore-searchCenter、Astrazeneca、Hypromatrix及AdvancedCellTechnology(ACT)等。生物科技业者愿意落脚于该地成长的原因是,当地学术中心拥有(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丰富的人才及研发创意组织。全球制药巨擘如Pfizer、Merck、AstraZeneca及Novartis皆在当地研发强势的吸引下,前往设立据点。
而制药集中的新泽西州,全球最大制药公司有11家将总部设于该州,包括Merck、Johnson&Johnson、Aventis、NovaKis及Wyeth等业者,合计营收占有全球制药销售的40%。新泽西州计划将当地三大学术机构Rutgers、University of Medicineand Dentistry in NewJersey及N.J.InstituteofTechnology合并成一大型州立大学,此举旨在创立一生物科技动力中心,利用其基层建设招揽更多的奖励金及新公司。占地40万平方尺的生物科学园BugaloNi-agaraMedicalCampus,由保健机构及医疗研究机构组成,于今年展开兴建,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信息、药物探索、癌症、新陈代谢疾病、神经学疾病、心脏疾病及传染病。
欧洲生物科技农业产业流程已系统化
欧洲农业生技应用成功的案例中有草药制作与蝴蝶兰生产,而两者有其共同特点,都是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其生物技术是整体产业的一环,而所有生产流程完全系统化、工程化。以德国业者投入银杏叶抽取的生产流程为例,原料银杏系种子播种,自栽培采收管理、选别、清洗、干燥、仓储等流程均已工业式生产,而且用品种管理原理以管制生产进度。原料在加工前,有定性与定量检测,便利原料的品质划一。而荷兰的兰花生产,以兰花组培苗生产以供应下游顾客小、中苗,建立一套标准作业流程,每年测试250个品种,只有合乎标准量产程序才投入生产。为使品质一致,生产流程容易掌握,组培苗生产以分生苗PLB为主。自组培苗移出后,在温室内部以环控设备将温室内部控制于一定的微气候。在栽培管理中灌溉与施肥更是加以精确控制,同样接具备标准化与产量化的特色,保证品质达到一定水准。
研发能力攸关公司存亡生技业者研发新产品成功上市时间相当长,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为此美国FDA与业界已在深思如何缩短时程,近期已获进展。未来业者的研发能力及开发速度将深深影响其营收表现,可以决定生技业者的生死存亡。
以近期在美国生技市场上大出风头的GileadSci-ences公司为例,即以研发速度著名于业界,该公司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如HIV肝炎病毒等。该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开发两种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批通过,而同一周期FDA只批准了34种新型分子药物。今年7月2日,Gilead的最新抗HIV药物Emrtiva获得FDA首肯通过,这种药物获准速度记录简直令同业公司羡慕至极。
该公司拥有1200名员工,成功秘诀在于拥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和突出的业务重点。该公司积极从其它公司挖掘科研人员加盟研发。在业务重点方面该公司也走过一些弯路,1999年该公司收购NexstarPharmaceuticals,主要重点集中于开发抗真菌、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等。但该公司很快意识到抗癌药物并非公司可以集中发展的领域,于是将Nexstar出售给了OSIPharma-ceuticals。
如今Gilead最畅销产品就是HIV药Viread,该药品在前年10月获得FDA批准,其销售增长幅度超过分析师预期,并从百时美施贵宝的Zerit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Combivir和Trizivir处抢得了不少市场占有率。据估计Viread今年销售可达5亿美元,Viread的出色表现使Gilead去年扭亏为盈,目前双获FDA核准HIV新药Emtriva的上市,更是令人瞩目,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中国内地和印度深具发展潜力尽管产业不断变动,但全球各国政府对生物科技管制不一,对推动产业前进所做的努力仍嫌不足。举例而言,各国对专利保护及治疗用生物药剂管制不同,影响到全球发展生物制药产业。而且西方业者更因担心损失智能财产权,而不愿与中国内地和印度业者合作。虽然Ernst&Young预测,新兴的印度生物科技将在未来5年达到50亿美元营收及100万名就业人口的规模;而中国内地政府已于1996―2002年之间投资1.8亿美元,创设生物科技业,未来三年投资额可望达三倍以上。但著名欧美厂商对该二地区的投资并未明显增长,并不是不重视该两个全球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实乃全力开发时机尚未到来,惟具眼光业者已开始投入设立行销据点,摸索该二市场的发展机会,且须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