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的几个“摩登口号”的剖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7:11:20
最近,在报刊杂志中常有一些摩登的口号或提法,初闻似觉有新意,细品则
于中医学有失公允,于是产生了一种辩驳的冲动,特提出以供商榷。
一、“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不同的生命科学,学术形成的区别在于中医
学是经验归纳而西医学是实验演绎;从理论构建来看,中医学采用宏观思辨而西
医学采用微观观察;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医学应用形象思维而西医学应用逻辑思
维;在认识方法上,中医学是取类比象而西医学是实体解剖;在知识应用上,中
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而西医学以辨病论治为基础。
尽管西医学和中医学,从学术形成、理论构建、思维模式、认识方法、知识
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以人作为研究客体,其研究目标是一致的。西医
药治疗疾病针对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者更微观的分子、基因,以改善具体
的病灶;而中医药通过宏观的整体调整,动员机体的各种因素,调节神经-体液
系统,使病灶得以改善。两者是殊途同归,但两者的“结合”却是一件十分艰巨
而复杂的工作。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唐容川等一批中医专家致力于中西医学的汇通,然汇
而未通。截止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也仍旧是中西医配合。毛泽东在1958年在
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学中班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充分肯定了西学中的价值和中医学的深奥。关于中
西医结合的提法,最早应该追溯到1980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医、西医、中西
医结合三只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
有人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的发展方向”,这个提法没有平等、公正地对待
中医药。既然是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结合,既然两种医学体系都各有其优缺点,
既然中西医都需要改进和发展,那么中西医结合应该既是中医的发展方向,也应
该是西医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中西医共同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不是用西医
去“改造”、“提升”中医药,而应该立足于促进中西两个医学体系的发展,建
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
“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西医是治疗人的病”。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
究,关键是中西医结合点的研究,只有在找出其结合点后,才能进一步进行从理
论到临床的结合性研究,否则就不能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而只能算是中西医
联合或是中西医配合,甚或是中西医凑合。中医理论是从宏观的、哲学的角度去
认识事物,诊断结果是透过现象,推导本质,而治疗是针对推导出的本质而改变
现象,所以,中西医的结合点,只能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去寻找。利用与中医证
候的内涵和外延相差极远的实验动物模型来研究中医理论,其结果只能是风马牛
不相及。
二、“中医科学化”
“中医科学化”的提法由来已久,1939年丁福宝在《国药新声》中曾撰
文提出“所谓科学化者非仅徒托空言,必求之实际。即医说必循生理、病理学之
正规,方剂须循理化学、生物学之原则……”。1940年时逸人撰文《复兴中
医之基本条件》提出“以科学方式整理中医”,“学说系统化、科学化;经验集
中化、实验化;药物生理化、化学化;治疗机械化、实际化;预防社会化、政治
化。”陆渊雷、谭次仲则认为中医经验可贵,而理论不科学。叶橘泉、梁乃津也
认为“中医的演进前途,必与现代科学同化”。以上诸说,其内涵不外是中医科
学化就是中医西医化。诚然,中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孱入了带有各个
时代色彩的内容甚至是糟粕,但是对于一些目前尚不能解释或尚不能理解的内
容,就断定为不科学而需要科学化,显然是因于无知而产生的偏见。哥白尼的日
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时候,就可以断
言其不科学而需要科学化吗?埃及的金字塔之谜,甚至包括中国在发掘文物中所
出现的复杂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就不存在高深的科学吗?
科学是关于社会、自然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自然
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事物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基础学
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
和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而哲学是二
者的概括和总结,其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
世界的指南。中医是一门综合了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又通过思维体系,上升到
哲学的高度,将社会和自然的现象综合为哲学的思考,是科学中的更高层次,是
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科学。
“中医科学化”的提法,在倡导者的潜意识里,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需要
对其理论和应用进行重组。从科学的概念来理解,中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更
高一个层次的科学,对于其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或尚未理解的难题,我们要以正确
的态度去研究它,认识它,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已经认识的事物,只是大海中的
一滴水。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应当努力发掘,加以研究。将中医这个更
高层次的科学再“科学化”,我不知道,其得出的结果将会是什么?
三、“中医现代化”
有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末
它必将灭亡”。世界在发展,人类在前进,无论任何科学,无论任何工作,都需
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些在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已经被证实而确定下来的理论,显
然是不能任意篡改的。几百乃至上千年前,我们祖先发明的圆周率、勾股弦定理
至今仍旧在应用,不能因其时代久远就需要“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应该遵循
中医的学术特色和思维体系,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去补充、发展中医的理论和应
用,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轨迹,才称得上是与时俱进。中医并不是条条都是金科玉
律,任何学科都要有所扬弃,都是在人们的不断认识事物过程中进化和完善的,
如果对中医的辨证思维进行理性知识向感性知识的转化,倒也真是中医的一大幸
事,也算对祖宗的一大贡献。
四、“中医药要与世界接轨”
传统文化和传统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一个民族
的聪明才智和整体素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自
己的”。中医药学作为传统的科学技术,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极大
的贡献。世界传统民族医学中,大部分都销声匿迹了,在目前仅存的几种传统医
学中,中医学是最具生命力、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日本的汉方医,朝鲜和韩
国的韩医等都是中医学的分支,而印度传统医学虽然也自成体系,但比较起来,
也仍旧没有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和完善。在天然药物的使用方面,除了东方
几种民族医学有其自身的理论外,其他如南美的一些国家,对于天然药物的应
用,仍旧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中药这种有系统的理论如四气、五味、归经及完
善的栽培、采摘、鉴定、贮藏、炮制等理论,是任何一种药物学科所不具备的,
如果没有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应用,中药就不称其为中药,而只能是天然药物。无
论是单体的提取、成分的提取,抑或是有效部位的提取,其结果都不能按照中医
理论的核心---辨证论治来进行使用,同时也起不到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剂
型的改革固然是中药发展的首要任务,但其必须以保证疗效为前提,剂型精致
了,接轨了,而疗效降低了,甚至消失了,作用相反了,那不是我们进行中药改
革的初衷,我们注重的是实质上的改革,即增加疗效,精制剂型,而不是形式上
的改革。
如上所述,中医药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其根在中国,其轨虽然不尽规范,但
也仍旧在中国。“与世界接轨”,世界上中医药的“轨”在那里?是一个什么样
的轨?黄种人穿上西装,也仍旧是黄种人,绝不会变成白种人。只重形式的“香
蕉心理”,不是我们朴实的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医药要与世界接轨”,只能是
邯郸学步,最终连自己的老传统都会丢失殆尽。
同时,正如有人所言:“中药是一种明显带有中国传统科技和文化色彩的特
殊商品,它绝不可能像其他现代工业产品那样很容易就能实现与国际接轨。……
加入WTO后,虽然有望解决一系列常见的壁垒问题,这为多数产业的国际化铺
平了道路,但对中医药来说,确实还存在着强大的‘观念壁垒’和由于当今科学
本身的局限性带来的‘认识壁垒’等更为严重的问题,也许这才是中医药国际化
的最大困难所在”。(国研网)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休 闲 居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