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技术及产业抱有热情和“野心”的不止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已经不约而同地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来培育,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搜罗人才、抢占专利、建设园区、培育产业等各类措施,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 ■ 美国:初见成效 美国克林顿政府依靠网络经济的推动,实现了连续100多个月的经济快速增长。布什政府则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已将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经费,由180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 美国把每年4月21-28日定为“生物科技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高达380多亿美元,生物技术公司达1400多家,其中300多家已经上市,资本总额逾3500亿美元,已形成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 ■ 欧盟:开始行动 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 英国政府2000年发表“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目标是保持生物技术位于世界第二的水平。 德国政府将2001年命名为“生命科学年”,生物技术是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领域。 法国政府公布了“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物科技园区。 ■ 亚洲各国:不甘落后 亚洲各国发展生物技术的举措也风起云涌。日本政府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口号,发布了《开创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目标是使生物产业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 印度在计算机软件之后,又立志成为生物技术大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部”。 韩国把2001年确定为“生物产业元年”,目标是使韩国生物技术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计划生物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占国民总产值的10%。 新加坡制定了“5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把新加坡建成“生命科学中心”的目标。 马来西亚建立了“生物技术与产业联合会”,由副总理担任主席,目标是把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变为生物产业优势。 泰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总理亲自担任主席,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由副总理担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