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避安全问题中药业被迫内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0:38:17
“如果不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还在那里躲躲闪闪,中药的全面危机就可能在下一代人身上显现,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一代就是中药的罪人。”4月6日,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徐小阳被本报记者堵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门口。徐小阳此番进京是出席“药品安全与中药现代化”研讨会的,尽管在主题发言中,徐并未过多地涉及中药不良反应问题,但从该厂日前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的,旨在强化对临床医生、执业药师和终端患者用药安全性培训与普及计划来看,这家老字号中药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从身陷安全泥沼的中药产业中脱身。
这位有着德、日留学背景的中药厂厂长指出,从去年到现在,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不仅已逐渐成为这个行业中有识之士的一块心病,同时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决定中药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命题。
休 闲 居 编 辑
达仁堂自戴“紧箍咒”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达仁堂这家老字号的“镇厂之宝”。“都知道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感冒,但究竟是治疗哪种类型的感冒?恐怕多数消费者甚至一些执业药师都未必能够准确地掌握,虽然藿香正气软胶囊本身的安全性比较高,不对症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但首先是耽误了患者的病情,其次是给消费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浪费了药品。”徐小阳说,他认为目前很多药物伤害事件与不合理用药有很大关系,“再安全的药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据悉,目前国内藿香正气类产品生产厂家有250多家,剂型从水剂、片剂、软胶囊到口服液再到滴丸等可谓形形色色,由于竞争激烈,一些产品存在超范围宣传现象,企业出于商业运作的考虑也更愿意听任甚至诱导消费者盲目将药品的适应症扩大,“反正是吃不死人”是很多企业的真实心态。徐小阳称他的计划就是最终要让全国的数亿藿香正气产品消费者能清楚这个药的适应症,合理选择、使用。“去年在天津市实施这个计划的投入是几百万,今年扩展到全国,肯定将是一笔巨资。”徐小阳说。
徐承认达仁堂的计划有一点“名利双收”的想法,“我们当然希望借此达到一些商业目的”,但推广这个计划更多地是从产业的高度考虑。谈到这一点徐颇感无奈:“这些年,我们在中成药的药理和工艺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成果是行业共享的,科研的积极性不能说一点都没有受到挫伤,这是中药行业的一个老问题了,不止达仁堂一家。”
敏感问题仍未涉及
“达仁堂的这个做法是聪明的,也是无奈的。”与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说。这位专家指出,事实上目前中药界有很多专家对产业现状是有看法的,但基本上是私下说说,公开场合就没人讲了,因为这些人属于“非主流”。
“不能都看着船下沉,总得有人干点什么,更不能水都齐腰深了还说没问题”。而在研讨会上,尽管会议主持人将议题定为研讨药品的安全性对策,但发言的代表们所传递的信息并不都与私下的观点一致,其中包括那位主动与记者交流的专家。
作为出席研讨会惟一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司副司长边振甲在发言时指出,之所以这两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引起公众重视,与中药用药人群越来越大,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加大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过去宣传中药安全无毒的误导有关。他认为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国家目前正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工作,对中药的安全性监管力度也在加强。边振甲特别指出,今后在加强中药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还将组织力量对已上市中药产品进行研究和评价,将淘汰那些无效或疗效不明确的中药。
中国中医研究院周超凡研究员则认为,尽管从总体上看,中药比西药要安全一些,但还是要坚持辨证论治的中医原理,不要把中药的应用范围无限度扩大。
“既然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为什么中药在说明书中缺少不良反应这项内容?现在连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和内容都不是很清楚,又如何加强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在场的一位参会人员认为有关人士回避了这些敏感问题。
事实上,有关发言基本上还是在为中药安全问题辩解,并未就解决中药的安全性对策问题展开研讨。不过,较之一年前“龙胆泻肝事件”爆发后,科技部下属机构组织的中医药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否认不良反应是中药属性的做法,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转摘自“中国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