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围医学对心理诊断有什么论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4-28 13:22:04
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独特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这“四诊”为我们实施准确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确切的依据。精神因素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望诊:是医务人员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变化来分析病情。古人所说的神色,包括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二方面。这对诊断疾病很重要。祖国医学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灵枢·平人绝谷篇》曰“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说明五脏之精通是“神”产生的基础,精全才能神旺;《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由此可见“失神”是五脏气血亏虚的征兆。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备。《内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情绪安定、心胸开朗的人必然表现在双目神采内含,炯炯有神,气色润泽。这才称得上“得神”。反之,如果病人的眼睛无精打彩,目暗睛迷,则目失神。如果病人沉郁、呆钝多是情志病。烦躁不安多见热病等等。因此,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表面神色、语言、动作、行为等来作为望神的标志。休闲 居 编 辑
闻诊:是通过医务人员的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气味变化来推断疾病。人的情绪与声音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喜时发声欢悦而散,怒时发音愤厉而急。长吁短叹可能是情志不舒畅所致。人的情志变化又与五脏气血的盈亏有直接关系,五脏有五志即五声、五音、五臭,故五脏如果发生病变,声、音、臭也随即发生变化。如心痛气动则为噫,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病气在肝则多言。肺气虚则恐惧而呻,脾气虚则多虚低吟等。所以,祖国医学用声音变化来辨证疾病是不无科学根据的。
问诊:在“四诊”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医务人员通过病人的主诉来了解病人的发病经过及自觉症状。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精神境界、发病始末等。只有详细查询病情,才能洞悉真情,以便于病因的诊断。《内经》认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所以,欢乐与痛苦都可损伤精气与形体。又如健忘,多为心肾不交、心气不足、思虑伤脾等所致。抑郁不舒多由情志不遂、多思善虑所致。《素向·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所以,医务人员问诊时一定要耐心倾听病人陈述病情,根据病人所述来分析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
切诊:它是医务人员通过切脉与触诊来诊断疾病。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所引起的内脏功能变化均可在脉象上有所反应。《医学入门》中就记载了七情异常与脉象的变化。“喜则伤心脉必虚”,即喜气缓,脉虚必散。“思伤脾脉结据,即思则气凝,脉短而结。“忧伤肺脉必涩”,即忧则气滞而脉沉。怒气伤肝脉定濡”,即怒则气逆而脉濡。“恐伤于肾脉沉是”,即恐则气下,怯而沉脉。所以,通过切脉所得情况来判断人体脏腑的功能情况,以辨别疾病的性质,结合望、闻、问三诊作出诊断。
祖国医学还从脉象的变化来推测七情内伤及病症。《素问·大奇论》指出:“肝脉鹜,暴有所惊骇。《医学入门·肝脉诊法》说:“微弦胆惊”,即脉初微弦者主胆腑受掠。“沉数郁怒苦生疮”,即沉数善郁善怒,肝火妄动,多生疮疖痈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