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金标准:你有几条“达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31 02:39:22
编者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康的重要标志,而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又需从小培养。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伴随着成长过程完成的,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也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的精神健康的状况。文中提到的这些“金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一个人精神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我们把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出生时可以说是“动物人”,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慢慢从“动物人”变成“社会人”。休 闲 居 编 辑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订的“社会化”诊断标准很有参考价值:
(1)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六个月之久。
(2)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3)当他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4)别人做了对他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
(5)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述五条标准中,6岁以下儿童应至少符合一条;7~12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13~18岁的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孤家寡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这个标准不仅对未成年人适用,同样适用于成年人。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准定严格一些来使用:(1)至少有一个知心朋友;(2)乐于助人(不是领导的指令和分摊义务),并为此感到快乐;(3)有错就改;(4)宽容。哪怕是别人做了多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要想到别人也有不得已之时。
(5)与别人共享快乐、分担痛苦。以上每一条标准算20分,五条满分是100分。我们可以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社会化程度。
坦白地讲,我本人也是勉强及格。假如我们五条总分不到60分,即不及格,那么就要反思自己,在社交兴趣、社交动力、社交技巧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是精神健康的核心内容。大家要认识到,很多精神卫生问题都与“社会化”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就可以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