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蚕豆病的抢救及护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05 07:34:42
蚕豆病俗称胡豆黄,是一种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我院儿科1993~2000年共收治蚕豆病患孩25例,其中9例出现溶血危象,经抢救均痊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1~2岁1O例,3~4岁12例,4~7岁3例。25例中,病危者9例,轻症者1例,25例全部治愈。25例患孩发病前均有进食蚕豆病史,溶血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进食蚕豆量无关。
1.2 临床表现 患儿均于进食蚕豆后4~48h发现,表现为面色进行性苍白,巩膜黄染和血红蛋白尿,25例入院时均无昏迷。
1.3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液呈红葡萄酒样或酱油样,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血检查血红蛋白17~70g/L,白细胞5.0~13.2×109/L,血清总胆红素浓度80~215u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提高。
休 闲 居 编辑
2 抢救及护理措施
2.1 及时输入新鲜血:蚕豆病患儿主要表现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救的关键是紧急输血,它有利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提供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防止低血容量休克。25例患儿均有输血,共输血62次,出现溶血危象4例平均输血3.5次。在62次输血中,我们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组患儿均未发生输血反应。
2.2 输氧:输氧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并加速血红蛋白与毒物分离。本组除轻症16例外,其它9例均予输氧。输氧过程应保持呼吸道、氧导管的通畅。
2.3 应用糖皮质激素:其效果是稳定细胞膜,阻止溶血的继续进行。
2.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严重贫血、高热、休克和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应每小时测量T、P、R,观察神志、面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改为2~4h观察记录1次。准确记录24h尿量,
如少于300ml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若有休克、肾衰、高热情况应立即处理。对高热病人要积极采取物理降温,不能滥用退热药物。
2.5 饮食和服药的护理:本组患儿多伴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应鼓励患儿进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口服药物主要是铁剂,因铁剂刺激胃肠道,应在饭后服,服铁剂期间禁饮茶,不宜进食大量牛奶,以免影响铁剂的吸收。
2.6 出院指导: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及小孩宣传,避免进食蚕豆和蚕豆制品,提醒家长要约束患孩去种蚕豆的地方。由于反复宣传的作用,未发现患儿有第二次发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