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每日收入200元 到尼泊尔去开设中医诊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14 08:24:57
一家尼泊尔的中医诊所每天收入可达200元人民币以上,这使得在尼泊尔做中医的李红女士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为当地的高收入一族。尼泊尔是一个医疗事业欠发达的国家,所以去缺医少药的尼泊尔投资医药与开办中医诊所都大有可为。
尼泊尔工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资金、管理支持,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商务参赞处刘贻南先生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自有资金和技术在尼泊尔投资农副业、医药、服装、五金等合适项目。 休 闲居编 辑
环境篇:税费低签证方便
对于国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刘参赞建议可以着重投资于开发水电资源与建材、机电贸易,但对于中国的私营、小型企业甚至个人投资,可以考虑农副业投资和医药投资及开办诊所。
花卉种植潜力大
尼泊尔气候环境多样,土地肥沃,为生产花卉蔬菜种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花卉种子可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一些名贵品种在南亚市场上可以卖到非常高的价格,每枝花甚至可以卖到1~3美元,而每公顷花田的年生产量则在5~8吨。
与此同时,尼泊尔本国其农产品种植技术人才缺乏,城市个体劳动力的日工资一般在150~200卢比之间,折合16~20元人民币,乡村更加低廉,所以尼泊尔以低成本生产花卉种子的条件相对优越。而花卉种子的商业化生产和出口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标准和良好的监测系统,所以,建立种子农场的潜力非常大。
投资政策优惠
尼泊尔是发展中国家,尼泊尔政府欢迎国外投资者来尼泊尔投资,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对企业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料、副料所征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和额外费用,将根据出口数量予以退还,对任何企业的原料和产品不收双重税,那样,对于其用于出口的同样价值的产品,就会比在中国所要交纳的税费低5%~10%左右,其签证手续等方面也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盛气凌人”。我国熟悉农业技术与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去利用低人力成本建立农场,做农场主。
另外,刘参赞介绍,尼泊尔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也很适合发展乳制品业,而其特莱地区、丘陵与山地,生长有种类繁多的野生使用蘑菇,至今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开发,海外市场近年来偏偏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在此进行商业化生产则有很好的前景。
投资篇:中医诊所受欢迎
尼泊尔是一个医疗相对落后的国家,但尼泊尔人对传统医药认同程度较高。75%尼泊尔人患病时愿意到土著医疗所或中医就诊,而在尼泊尔医院平均每天就诊的450名病人中,就有90名会求助于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求助率高达20%。
中医疗法可信度高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家中国私人针灸诊所内,每家诊所的平均年收入都达到了120000元人民币之上。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传统医药相对西医收费便宜,甚至免费;二是尼泊尔本地盛产各类草药,草药或成药容易买到,价格也便宜;三是传统医药对治疗慢性病有比西医更加好的疗效。目前在加德满都有中尼双方合资经办的一家中西医结合的“中尼联合医院”。该院成立于1992年,有中国医生3人,结合西医、针灸、拔火罐、中成药等对病人治疗,但其中70%的成药都来自我国国内。
中医药前景看好
所以,刘参赞根据调查分析,无论在中医理论,还是中医临床,中医药在尼泊尔面临发展机遇,前景看好。一方面,由于尼泊尔未有系统研究传统医学的机构,缺乏对传统医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著作,易于接纳外国的传统医学。
另一方面,在草药和推拿应用上,尼泊尔医术和中医有相近的地方。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等治疗方法及中成药可以在尼泊尔直接应用,易于推广,民众认同度较高。而且,作为高山国家,尼泊尔盛产草药,野生和人工种植的草药多达700余种,每年采集约2500吨,就地取材十分方便。
尼泊尔政府对中医发展也很重视,尼泊尔卫生部已在规划筹建中医培训中心,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民营企业青海大地药业有限公司已经在尼泊尔合资兴办了一家中药厂,主要进行原料初级加工提炼,生产部分药茶。另外,雪原制药公司、金珠集团都在尼泊尔发展了业务。
吸取失败教训 最好选择独资
□大部分的尼泊尔公司和商人都属于私人性质,经营规模也不大,印有宣传自己的相关资料很少,大部分时候靠的就是口头宣传。我国企业和他们合作千万要要求其提供开户行的名单与地址,通过开户行对其进行了解。
□投资时最好选择独资,如果合资,应当选择有实力和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签订协议或合同一定要清楚明确。
□要学会与官方打交道,目前来看,尼泊尔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不能完全委托尼泊尔方办理各种手续,以防代理从中谋取利益。
□虽然到目前为止,尼泊尔有20个中国投资项目正在运营或者准备运营,但也已经有20多个中国投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停止运营,或者转让另外寻求帮助。所以,我国新的投资者可以从参赞处收集以往失败的案例,总结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月入六千元 (2003年08月12日 09:45)
李红(化名)女士是最早在尼泊尔开办中医诊所的中国人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她在加德满都郊区开设的诊所,专门向尼泊尔人提供针灸、推拿服务,深受当地人民欢迎,每日顾客盈门。
1万元嫁妆开诊所
李女士26岁时在江南水乡南京嫁给了当时正在南京工学院留学的尼泊尔人各桑(化名),不久就跟他回到了加德满都的故乡。使新娘子立刻感到烦恼的是,外来媳妇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常常要受到来自公婆、妯娌的多种不平等待遇,衣食住行都非常恶劣,这使得天性倔强的李女士发誓要用经济基础来改变这种命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中国学医的李女士用针灸治好了小姑子的偏头痛,便萌生了开诊所的愿望。当时包括丈夫在内的婆家的所有人几乎都持反对态度,坚决不给李女士任何经济上的支持。好在加德满都郊区的房租非常便宜,针灸、推拿等技术也并不需要多少基础设备,所以李女士一咬牙,拿出陪嫁的1万元人民币换成卢比,租下了位于加德满都南部郊区的一间2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间,开起了自己的诊所(郊区暂时不需要办理执照)。
运用中国家乡已经盛行的营销技术,李女士复印了很多宣传针灸疗效的资料,在附近城乡张贴与散发,很多人闻讯后都赶来试试,继而又看到小小的针尖扎到人身上病人居然一点都不痛,还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大家都兴奋不已。
针灸每日收入200元
李女士于是一个人不分昼夜地吃住在诊所里,悉心替每一位需要诊治的病人服务,名气就这样传了出去,更多的人,尤其是中下层的人民频繁光顾她的诊所。李女士每做一次针灸平均只收取折合7~10元人民币,但每天接待15~25名病人,每日的收入就有了200多元,——不到半年,在当地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收入一族。
在当地,由于李女士的努力,针灸治病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更多的人慕名而来,李女士一个人早已应付不过来,又聘用培养了两名懂得尼泊尔传统医学的女孩子学习针灸推拿,一起在诊所服务。甚至在李女士的帮助下,另一名来自中国东北的当地人媳妇也开起了诊所。
三年前,李女士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盖起了三层瓦房,头一层设为诊所,上两层为私人住宅;婆家人见她自强自立也颇为佩服,对她的态度大为转变。李女士建议说:“我们当年开诊所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完完全全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资金设备保障,能够成功也是侥幸,如果再有同胞想开这类诊所,还是预备充足的资金与人手比较合适。”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