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什么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1:11:48
>>>>>>>>提问麻风病是什么病?
>>>>>>>>休闲养生网回答:
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休 闲 居 编 辑
1、有传染源的存在,并与传染源接触;2、麻风杆菌有侵入人体的机会,如接触者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为麻风杆菌的侵入人体提供了机会;3、接触者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低弱。也就是说,从流行病学来讲,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 传染源 ]
目前认为,除美国发现野生犰狳有自然感染麻风外,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对麻风病人接触者的观察表明,接触未治疗的多菌型(MB)麻风的发病率比接触少菌型(PB)麻风高4—10倍。因此,未经治疗的MB病人是麻风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 传染途径 ]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需要长期、密切与未经治疗的多菌型病人接触才可能被传染。然而易感者即使偶尔或短时间接触也可能被传染而发病。这种接触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皮肤—皮肤”的接触,主要因鼻腔是未经治疗的MB病人向外界排出麻风杆菌的主要门户。据观察,一例未经治疗的MB麻风病人每天从鼻腔分泌物中可排出1亿条麻风杆菌。因此目前认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造成麻风传染的主要方式。
[ 易感者 ]
机体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与宿主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免疫学研究表明,95%左右的健康人对麻风菌具有这种先天的免疫力。因此,麻风病与结核病一样,受感染的人多,而发病者却少。
麻风病不是遗传病。据观察,若将麻风病人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与其父母分开,可免于患病;假若在新生儿出生前,治疗其患病父母,就会大大降低其被传染的危险性。
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麻风防治工作,制定了“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中期实施多种杀菌药物的联合化疗(MDT)以来,使全国的患病人数由解放初期的约50万减少到1999年的6375例。目前,云、贵、川、藏四省区病人较多,约占全国病人数的60%,其中云南就占全国病人数的1/4,截止2003年底,还有未治愈病人1358人,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应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就诊。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当地防治人员应对该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群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流动到东部地区,其中可能就有麻风病患者。在广州、上海和北京就已经有许多麻风病例报告。因此,在大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发现外来人口中的新病人时,要对该新病人的所有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
麻风病的免疫
麻风病是一慢性传染病模型,也是一个免疫病慢性疾病模型。长期以来,人们就观察到,在临床上存在有结核样型和瘤型两种不同的极型,各型麻风在组织病理学上和组织内含菌量的多少都表现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并非麻风杆菌有不同的菌株,而是由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不同所致。近年来根据临床、细菌、病理、免疫等方面表现和特点,都可见到这种渐次移行的现象。为了形象地说明以免疫力为基础的这种状态,借用物理学上的光谱概念,确立了麻风病的免疫光谱现象。即从结核样型、界线类、(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到瘤型,正像一个连续的光谱状。一些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力决定着麻风的感染过程,如感染后是否发病、发病类型和转归等。从各型麻风皮肤和淋巴结活检中,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可见损害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以及组织巨噬系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都可以反映出病人对麻风杆菌免疫反应的不同。
应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说明,健康成人对麻风杆菌大都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免疫力的强弱随年龄增长而渐增强。各型麻风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力也不同,在免疫光谱一端的结核型麻风(TT),其体液抗体较正常人仅略为增高,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或略为降低。而在光谱另一端的瘤型麻风(LL),其体液抗体明显增高,而细胞免疫功能则显示严重缺陷。各型麻风从体液抗体产生来看,其水平在麻风光普中依序为:LL >BL>BB>BT>TT, 免疫力低的瘤型却较有免疫力结核样型和正常人为高,这是一个反常现象。说明在麻风病的血清中虽有高水平的坑体,但对身体似乎没有任何保护和有益作用。从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来看,依序为:TT>BT>BB>BL>LL。麻风病的免疫防御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需要指出的是,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或缺陷 )有特异性和非特异两个方面,瘤型麻风经有效的抗麻风治疗后,其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可以得到改善;而对麻风杆菌的无反应性(如麻风菌素试验),虽经多年治疗仍不改变,这种特异性缺陷的性质和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麻风病—不再是可怕的病
麻风病曾给人们留下极其恐怖的印象,这是由于麻风杆菌侵犯人体的外周神经造成各种损坏使人毁容。所谓"斜眼、歪嘴、断手、烂腿"就是由于感染麻风菌后治疗不及时或长期得不到治疗造成的结果,是晚期麻风病人的写照。
过去治疗麻风病单靠氨苯砜一种药。服药时间长、疗效不显著。瘤型病人需终生服药。为了减少病人和正常人的接触曾采用了建"麻风村"办法,把病人隔离在海边、小岛或山沟里,导致社会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社会。甚至以讹传讹,越说越可怕。1981年后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对麻风病人采用多种药物的联合疗法。即成人少菌型病人每月监服一次利福平600毫克和氨苯砜100毫克,另每日自服氨苯砜100毫克,疗程6个月。成人多菌型病人每月监服1次利福平600毫克、氯苯吩嗪300毫克和氨苯砜100毫克,另每日自服氨苯砜100毫克和氯苯酚嗪50毫克,疗程24个月。此疗法使病人在10天左右即能将体内麻风杆菌杀死,防止了畸残的发生,大大改善了麻风病的疗效。现在,发现一个麻风病人,不再需要住在麻风村,可在家治疗。治疗上的突破大大改变了对麻风病的认识,不少国家早已将治疗麻风病的医疗任务交给了普通医院,麻风病已不再是个可怕的疾病。
麻风病十二个临床检查注意事项
1、在没有瘙痒的慢性皮肤病应想到是否为麻风;
2、要严格掌握麻风的诊断标准,即在1)皮损或暂无麻木,2)周围或皮神经粗大,3 )皮损查菌阳性,4)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的这4条标准中,一定要符合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
3、要严格确认为麻风阳性体征,如神经的粗大,皮损的存在,感觉的障碍,查菌的阳性,皮损病理的麻风特异性改变。在临床和实验室所见不符时要仔细找原因,如查菌试剂问题,取材是否适当,神经是否异常粗大,病人是否配合感觉检查。未能确认的麻风体征,要谨慎考虑;
4、早期麻风皮损没有明显感觉障碍;一般病期在3个月的TT,BT麻风皮损还不会出现明显麻木,病期在1年以内的BL,LL麻风皮损没有明显麻木。在典型的临床麻风面部皮损一般没有麻木;在皮肤浅感觉检查中,应做温觉检查,在温、痛、触觉中,温觉常最先丧失;
5、早期瘤型麻风在躯干部表现为浅色斑,如指甲或银圆大小,数量多,如同白色糠疹或汗斑,皮肤损害感觉正常。这类皮损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才能观察到浅色斑损害,要避免阳光直射下检查;
6、早期瘤型麻风两侧眉毛外侧稀疏脱落;
7、对疑似早期瘤型麻风检查时,要注意检查芝麻或绿豆大小的丘疹损害,这些损害在数月后将发展为结节;
8、神经检查要求两侧反复触摸对比,早期多菌型麻风常没有神经粗大,特别是瘤型麻风;
9、只要怀疑麻风就应做皮肤查菌检查,多菌型麻风查菌必然阳性,阴性就可排除瘤型或偏瘤型麻风;
10、皮损查菌未能确诊,应该做皮损病理检查;
11、仅有神经粗大和相应部位的麻木区,而无皮损,应考虑为纯神经炎麻风;
12、许多麻风患者初诊时可伴有麻风反应如I型反应或II型反应,应引起注意。
麻风病五大误解
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事实: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