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疗法”提上议事日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05 08:12:54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中医高级专家峰会”上,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教授提到一种“情感疗法”的“新疗法”,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刘沈林认为,所谓“情疗”,就是医护人员用真挚、热情和友好的语言、表情和行动,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重视
和尽力,使患者对某医生或医院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和亲和,由此减少其身心压力而使体内产生积极的康复因子,以此来大大提高疗效。
“饭吃好了,就想着吃药了;饭和药都吃好了,才想到怎么去吃文化。”对于“情感疗法”,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虹分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其次就是考虑健康问题,然后才会如何进行文化消费。“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吃饭已经不成问题,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吃药'',而只有部分人开始‘吃文化''。正是因为‘吃药''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能治好病,还非常在意就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这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求医问药、医者为上''的观念必须改变,除了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还要有一流的医疗服务,这服务,也就包括了所谓的‘情感疗法''。”休 闲 居 编 辑
“提倡情感疗法,也说明了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金福年说:“以前的医疗模式是生物模式,即‘见病不见人 ''现在是‘社会-心理-生物''模式,医生不仅要会治病,还要会‘治心'',而且‘治心''有助于患者治病。”他进一步解释说:“患者前来就诊,心理首先就不同于常人,也可以说是有心病的,所以有必要对他们施行‘情感疗法'',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诊。”
很多专家认为,以前提出的“以医疗为中心、只见病不见人”的生物模式,概念上并没有错,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的需求与现在也不一样,很多人忙于生计,没多少人会计较就诊时的心理感受,匆匆看完病就要去干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条件越来越高,需求自然也就上了一个台阶。提倡“情感疗法”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据了解,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专业课。专家认为,每一位医生都应善于和患 者沟通,精通于各种“情感疗法”,患者也有权得到这种疗法。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