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为何南方称医人为郎中,北方称医人为大夫?
人气:
16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4-21 10:14:11
>>>>>>>>提问
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宋朝,开始设置大夫以下的官阶。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序,以下便是医效,祗侯等。后世的人,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把医生称为郎中。
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证的医生,却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