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导致的后果(例如废墟中长期受到压迫),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要求具体全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9-26 15:01:31
>>>>>>>>提问
压迫导致的后果(例如废墟中长期受到压迫),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要求具体全面。谢谢帮助!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一般都会出现挤压综合征的
当人体受到大体积重物挤压后,当骨骼肌发生损伤时,常有血管内溶血以及肌红蛋白入肌球蛋白入血,肾小管内蛋白管型成,出现肾功能衰竭,称为挤压综合症
本症的病因病机为躯干或肢体严重受压,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不断上升,致肌肉缺血性坏死;肌红蛋白、钾离子、酸性代谢产物等大量进入血流,导致肾功能障碍。所以本症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创伤后肌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两个环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挤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分为瘀阻下焦、水湿潴留、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四型。临床可分三级。本症的治疗方法有现场急救处理、伤肢早期切开减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钾的处理、中药疗法(根据辨证分别给予活血化瘀、通关开窍、清泄下焦;化湿利水、益气生津兼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固肾;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祖国医学称之为 "压迮伤"。筋膜间隔区压力升高造成肌肉缺血坏死形成肌红蛋白血症,而无肾功能衰竭,只能称为挤压伤或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创伤亦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 竭,如无肌肉缺血坏死、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则不能称为挤压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挤压综合征多发生为于房屋倒塌、工程塌方、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中,战时或发生强烈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出现。此外,偶见于昏迷与手术的患者,肢体长时间被固定体位的自压而致。
挤压综合征是骨科急重症,应及时抢救,做到早期诊断、早期伤肢切开减张与防治肾衰。
1.现场急救处理
(1)抢救人员应迅速进入现场,力争及早解除重物压力,减少本病发生机会。
(2)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尤其对尚能行动的伤员要说明活动的危险性。
(3)伤肢用凉水降温或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4)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5)伤肢有开放伤口和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应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
(6)凡受压伤员一律饮用碱性饮料(每8g碳酸氢钠溶于1000~2000ml水中,再加适量糖及食盐),既可利尿,又可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如不能进食者,可用5%碳酸氢钠150ml静脉点滴。
因本症的死亡率轻较高,所以预防是关键。一般的预防措施有:①伤后补乳酸林格氏液和胶体液:伤后尽快补充。如胶体液可用血浆或右旋糖酐。可按每1%受压面 积输入胶体液80~100ml,每受压1小时,每公斤体重补液3~4ml,加24小时所需量1500ml计算,为伤后第一天补液量,以后根据情况调整。但 若以发生挤压综合征时,则不能按上述补液,并要控制输液量。②碱化尿液:因挤压综合征常有酸中毒,所以早期即应用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预防酸中毒,防止肌 红蛋白与酸性尿液作用后在肾小管中沉积。可口服碳酸氢钠液或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每日给予25~30左右。③利尿:当血压稳定之后,可进行利尿,使在肾 实质受损害前,有较多的碱性尿液通过肾小管,增加肌红蛋白等有害物质的排泄。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输入,其高渗透压作用可使肾脏血流增加,使肾小球滤 过率增加,肾小管保持充盈状态,减轻肾间质水肿,防止肾小管中凝集物沉淀,从而保护肾功能,所以宜早期应用。④解除肾血管痉挛:挤压伤后,血液中肾素、组 织胺等收缩血管物质浓度增加,使肾血管收缩痉挛。早期用甘露醇的同时可加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⑤切开筋膜减压释放渗出物,改善循环: 切口应在肌肉肿胀最严重部位,长达肿胀区之外不必探查深部。对于肌肉已坏死的肢体,一旦出现肌红蛋白尿或其他早期肾衰竭征象,就果断截肢。
挤压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全身肌肉比较丰富的四肢部位受到挤压后而产生的,由于损伤出血及肿胀肌肉组织可发生坏死,坏死组织释放大量的代谢产物,如:肌红蛋白、钾离子、肌酐、肌酸等等。
同时肌肉缺血缺氧产生酸中毒,氢离子可与正常细胞内的钾离子产生交换,促使钾离子外移,从而使钾离子浓度急剧升高,故可产生心律失常,严重威胁心脏的安全。
肢体挤压后,由于出血及疼痛等原因出现创伤性休克,肾脏可表现为缺血,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虑减少,肾小球动脉收缩加重了肾小管的缺血,甚至可使肾小管发生坏死。肌肉组织坏死后释放的大量的肌红蛋白须经肾小管排除,在酸中毒、和酸性尿的情况下肌红蛋白可沉积于肾小管,形成肌红蛋白管型,加重了肾脏的损害,最终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挤压综合征中,血容量低、肌红蛋白、钾离子、及酸性物质等共同构成了其发病基础。所以不论是诊断与治疗,我们都必须从这个基础出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