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口腔溃疡什么原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0-26 10:33:35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居口腔粘膜病首位。
本病周期性复发但又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型浅表性溃疡。根据溃疡大小
、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口腔溃疡,重型口腔溃疡和疱疹样溃疡三种。
病因1免疫因素(1)细胞免疫异常:细胞免疫主要是指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
疫应答反应。临床的大量研究显示出复发性口腔溃疡前驱期病损区既有大量的T淋巴
细胞侵润。溃疡前期T辅助细胞占多数,溃疡期T毒性细胞为主,愈合期又恢复到T辅助
细胞为主。提示T淋巴细胞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起重要作用。
(2)体液免疫异常和自身免疫:体液免疫是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
性免疫球蛋白来实现的。自身免疫是抗体对来自自身抗原的一种应答反应。虽然在复
发性口腔溃疡自身抗原的研究中有人用荧光法证实复发性口腔溃疡切片标本的棘细胞
胞浆中存在自身抗
107
,但未能在口腔上皮中证实有抗原性结构改变。虽然目前还缺乏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力证据,但口腔黏膜抗体的存在和血清中循环
复合物、依赖抗体的杀伤细胞以及
细胞胞浆中发现的自身抗体都说明体液免疫和自
身免疫反应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因素之一。
(3)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
有人证实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的反应在溃疡各个阶段都比正常
人低下。用胸腺病毒作抗原刺激机体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刺激反应亦属低下。艾
滋病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病情往往较重。说明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与免疫功能
低下或免疫缺陷有关。
2遗传因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标记物和遗传物质的
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遗传倾向。家族系谱分析法是单基因遗传病的重要
诊断依据。有人对多个家族4代人中,几百人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
的发病第一代为百分之二十三,第二代为百分之四十,第三代为百分之四十三,第四代
为百分之三十九,有明显的家族性,但没有找到性连锁遗传等单基因遗传病的证据。
流行病学的调查是确定多基因遗传病的重要手段。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
制约,其综合指标是遗传度。遗传度越大,遗传因素影响越大。有人对同
一区域的人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计算复发性口腔溃疡遗传度为百分之七十五,与唇腭裂遗传度百分之七十六
几乎相等,仅次于精神分裂症(百分之八十)的遗传度。此外,有学者发现父母均无复
发性口腔溃疡,其子女的发病率为百分之十二至二十九,父母一方患复发性口腔溃疡
的发病率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而父母均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子女发病率为百分之六
十二至七十。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相近。说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多基因
遗传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重要的遗传标记物。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
抗原基因产物--白细胞抗原的研究表明,患者携带白细胞抗原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利用白细胞抗原和抗白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溃疡局部病损组织的上皮细胞进行的
白细胞- 1-2类抗原的研究,结果发现溃疡前期白细胞1-2类抗原只存在于基底细胞层,溃
疡期大量出现于整个上皮层,愈合后白细胞抗原重新大大减少.其规律与T淋巴细胞
亚群的变化完全吻合.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对上皮的破坏与遗传标记物白细胞抗原基因
产生的调控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染色
13a9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微核是染色体片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核外遗传物质.研究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微核率较正常人高,且与溃疡数目有一定
关系.患者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分布及类型在子亲两代均与健康人有明显不同.说明
染色体结构畸变与脆性增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有影响.
3系统性疾病因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肝硬
化、胆道疾病和消化道功能紊乱。有人对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胃镜检查,发现
食管、胃、十二指肠存在与口腔溃疡相似的浅表性散在小溃疡。有人报道腹胀、便秘、
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约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诱因的三分之一。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
糖尿病、月经紊乱等。有人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中孕酮含量,
结果显示孕酮含量明显降低,用甲孕酮治疗后明显好转。临床实践也发现有些女性患者
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妊娠期和哺如期病情好转。说明内分泌紊乱可能是复发性
口腔溃疡的一种发病因素。
4感染因素:病毒感
染、细菌感染混合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否属于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有争议。有人从
病损中分离出腺病毒,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发现了单纯疱疹病毒的DNA或从溃疡表面
培养出L型链球菌。有人用PCR技术检测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脱落上皮细胞的人
类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达百分之四十八,与正常人对照组阳性率百分之三点六相比
有显著差异。还有人对10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行结核菌素实验,结果阳性率高达百分
之八十,大量的抗结核体阳性,提供了复发性口腔溃疡感染因素的证据。然而大多数学
者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损区所作的病毒分离、培养、电镜研究工作,都没有得到疱疹病毒
存在的阳性结果。而且认为即使分离出了腺病毒,由于其在体内分布极广,不具临床
意义。因此有关感染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5环境因素: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等。大量精神神经方面研究
表明,大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发病前都有重要的生活事件发生。有人对复发性口腔
患者的好发月份进行调查,发现好发月份与气候环境呈正相关。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考试
前复发率明显上升。对职业人群的调查发现更换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变迁等时期容易
复发。
6营养因素: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人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饮食调查发现,这些人
均存在挑食厌食的不良生活习惯。膳食纠正后以及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后,症状明显好转。
说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能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因素之一。
7其他因素:如超氧自由基能与脂质发生过
氧化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过氧化脂质而引发疾病。血栓素B2和6酮前列素F1a下
降,有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和6酮前列素F1A,发现
两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6酮前列素F1A下降幅度更大。推测两者比例失调和总体水平
下降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从而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
休 闲 居 编辑
口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想要远离此种疾病,首先还是要预防。饱餐过度与口疮有不解之缘,尤其是消化不良者,应限食或少量多餐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溃疡发作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B2、B6及维生素C,以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其次,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即刻漱口的良好习惯。溃疡发作期间可用盐开水、生理盐水、漱口液等漱口,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加重继发感染。
再次,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不偏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笋类、腌制品(咸鱼、咸肉、咸菜)、柿子和蟹类等易引起口腔溃疡加重的食物。
最后,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操劳;调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舒畅的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夏季口疮症状往往更重
口疮,也就是口腔溃疡,《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记载。口腔溃疡一般好发于青壮年。除了遗传因素,口腔溃疡还与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或便秘,体内雌激素量下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等情况有关。
生了口疮一定要治 。
没多少人会对口疮过多注意,他们一般觉得硬挺几天也就好了。诚然生口疮后,大多数人只会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舌尖糜烂或喉咙肿痛等症状,看起来只是有点“上火”,有什么关系呢?
在口腔溃疡中,最常见的是创伤性溃疡,一般用药或一段时间可以愈合,不会复发。但是,如果一个或数个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或伴有其他部位的溃疡(如外阴溃疡),则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的征兆。而且,如果溃疡、糜烂固定在口底部位,当溃疡发展到出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音不清晰时,就有可能转化为口腔癌。
因此,有了口腔溃疡不要一概轻视,如果一段时间治疗仍不愈合,口腔溃疡底部及边缘出现变硬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
1471
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以免因“不识庐山真面目”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