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发病症状与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2-10 12:15:37
>>>>>>>>提问
如题
心肌炎发病的症状是什么?该如何治疗?与急性心肌炎的区别?休 闲 居 编 辑
如果有发烧症状的话与感冒发烧有什么区别吗?
心电图上有什么样的异常呢?
会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吗?
>>>>>>>>休闲养生网回答:
青壮年发病较多 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 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 咽痛 咳嗽 呕吐 腹泻 肌肉酸痛等 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 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 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 胸闷 胸痛 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 严重者心功能不全 常见体征 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 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 心界扩大者占1/3-1/2 见于重症心肌炎 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 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 可闻舒张期奔马律 第一心音减弱 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
107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 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 表现悬殊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 无症状 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室性期前收缩最
见 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 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⑥猝死型:无先兆 突然死亡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 如困乏 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等 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 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 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 无症状 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 甚至可猝死 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 心前区隐痛 心悸 乏力 气急 腹痛 恶心 呕吐 头痛 头晕 肌痛 关节痛 尿少 尿闭等 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 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
心肌炎的治疗
(一)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细菌 真菌 原虫感染性心肌炎 应采用抗细菌 抗真菌 抗原虫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动物实验证明 病毒是在细胞内破坏心肌细胞 心肌中病毒存在不超过18天 至感染第21天已不能从心肌中分离出病毒 因此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一般抗病毒药不能进入细胞 因而无效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 ribavirin)通过阻断病毒一些酶的活性 以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 而阻断其复制 经动物试验表明该药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疗效 但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临床用量每天为10~15mg/kg 分两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注 也有人提出应用干扰素及转移因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但临床价值尚未肯定 病毒性心肌炎在急性发病后多伴有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当出现反复感染时 可选用细胞免疫增强剂胸腺素 0.1mg/kg 每周肌内注射2~3次 30次为1疗程 完成疗程后 作用可维持1~2年 或在前臂皮肤接种死卡介苗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方法是在前臂滴药处皮上划痕1~1.5cm长 两划 隔天1次 4周后改为每周2次 共30次 作用可维持年余
2.休息 心肌炎活动期应完全休息 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消除 心电图及X线变化恢复至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 充分休息有助于使心脏缩小 心功能改善 过早恢复体力劳动可推迟病变恢复 甚至使病情加重 有主张在恢复期从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有无缺血改变或再度出现心律失常作为可否恢复工作的参考指标
3.心力衰竭的治疗 如有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 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须谨慎 因此时心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较易发生毒性反应 故宜先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增加 亦可加用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物 心肌炎伴有持久心力衰竭者易有栓塞性并发症 可考虑采用抗凝治疗
4.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 对不同心律失常应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者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控制发作 增加存活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