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我和一个偷吃禁果的女...
·令人无法亲近11种心理...
·相爱的运气
·轮回.消失
·被8个鸡蛋打败的爱情...
·天使暂时离开
·独一无二
·捂住真相,掩埋欲望
·丫的你还说过爱谁?
·一个女人的几个侧面
·下一站,永远
·爱别离.我只记得它而...
相关文章
·你是我一生最深爱的男...
·明知他不是我的温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那个下午的音乐有太阳...
·没有初恋的失恋
·晴天里的小薇不流泪
·残存在夏季里的欲望
·忽忽的海螺
·如何从心理创伤中走出...
·破解女孩的双关语
·鸢尾般的流逝
推荐文章
·两天的爱情
·滚滚红尘
·每一个红颜都会老去
·好歌常吟
·有钱男人“依旧是离婚...
·同居笔记五
·校园里的爱情鬼脸
·如何从心理创伤中走出...
·原来你才是天堂
·隔世情人(上)
·如花女子行云流水
·前夫外遇离婚 却...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居 >> 情感空间 >> 恋爱道场 >> 

5月的<冷山>:山不冷,爱恒温
作者:悬崖玫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2-31 20:20:48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Anthony Minghella )
主演:裘德-洛( Jude Law )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
芮尼-齐维格( Renee Zellweger )
类型:战争/剧情/浪漫
出品:米拉麦克斯公司( Miramax Films )
发行:华夏公司
官方网站:http://www.coldmountainmovie.com/


    在看《冷山》之前,被骗去听了一场乏味至极的观影讲座(关于SR.D、DTS还音系统等不知现场有几人听得懂)。顺便观摩了一部原版电影,吴宇森的《致命报酬》,享受了一场刺激眼球的视觉快餐。

  如现场的主持人所言,这是两部极端不同的影片,《致》是纯粹的商业片,在视角和情节上,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后者,则是一部带有艺术成份的亚商业片,类比的有《莎翁情史》等。在21世纪,完全的艺术片是很难有票房保证的,为向媚俗靠拢,也让电影真正成为一种视觉娱乐而不是带着导演个人审美取向来玩深沉,电影已经开始走向一种速食文化了,看完就忘。但总有些坚持的人,在坚持着文学化的理想,如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他把他的文艺情结倾情投放了进去,使《冷山》如他的另一著名的《英国病人》一样,在充斥着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电影院,绽放出内敛的人文光芒。 休 闲 居 编 辑

  这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让我想起《生于七月四日》和那些越战片。影片的时代背景是南北战争,安东尼明格拉用他与生俱来的诗意悲情的天分来渲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肉体与心灵的双重伤痛,在飘零不堪的动荡年代里,折射生命的每个棱面。影片从残酷阴暗的殒石坑战役开始,在屠戮的血腥里,生命转瞬沦为一场炮灰。灰烬上,是一张女人的照片,艾达(妮可基曼饰)。画外音,从始至终回荡着她103封情书的娓娓倾诉。

  这些柔美深情的字眼,交织着冷山那座美丽小镇的甜蜜回忆。这一切,构成了强大的牵引力,让士兵因曼(裘德洛饰)从废墟上站起来,带着伤痕累累的躯体开始一场无比艰辛的归家之旅。作为一名厌弃战争的逃兵,他必须时刻躲避南方军队的追捕,而乘胜追击的北方军队,又不放过任何一个南方军人。从冬到夏,从炙烤的烈日到皑皑雪山,因曼在茫茫的大地上跋山涉水,与饥渴疾病及无处不在的敌人作着顽强的抗争。支撑着的,是他和艾达欲说还羞,欲言又止的爱情。和他们在分离那一刻里,深情的拥抱。

  在路上,因曼遭遇了种种暴行及诱惑,见证了人性的丑陋与纯良。在救人与自救的路上,他不断地壮大着,强化着自己。对艾达的爱,让他始终忠贞不渝,勇往直前。在这辗转颠簸的乱世,人的心灵是如此的脆弱无依,总得给自己找个挣扎下去的理由,比如皈依某一个宗教来进行精神的救赎。可是当上帝对人间的痛苦都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只能依靠爱情的温度来相互取暖,彼此抚慰,把爱情当作一种信仰,成为黑暗里前行的闪亮星斗。

  内战让家园倾刻破碎,让欢歌变挽歌,让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子。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开始谴责罪恶的战争。这与一开始时,冷山的人们欢呼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他们过着宁静安逸的生活。欢声笑语,与世无争。作为牧师的女儿,艾达是一个养尊处优的有教养的小姐,在阳光下翻阅著名作家的游记,在月光下弹奏贝多芬的曲子,这是多么完美的生活,她的内心满足甜蜜,因为她爱上了镇上英俊的木工因曼。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种爱在行为上必须含蓄而克制,他们对彼此的渴念,潜藏在羞涩的眼神和拘谨的肢体动作里,内心的思慕如烈火蔓延日甚一日。战争开始了,分离即刻来临,露比送给因曼一本书和一张照片,阳光迷漫的走廊,他们一吻定终身,艾达对因曼说,我等你。

  


    这一吻,这一句承诺,也成为了艾达在乱世里挣扎求生的意志和意义。父亲死了,农场荒芜了,农奴解散了,所有的精壮男人都上了前线。战争让一切都变得一文不值,在物质严重匮乏的现实面前,艾达和冷山,或者说是世界上所有饱受战争蹂蔺的人们,经历了和士兵们一样的疼痛和创伤。它们是心灵的煎熬和磨难。

  露比(蕾妮齐薇格)出现了,一个貌似粗俗的农妇,面对恶劣的后方生存环境泰然自若,勇敢乐观,给几近毁灭的生活带来一丝难得的欢笑和阳光。这里,她们要对抗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如毁坏庄稼的乌鸦和蝗虫,也要时刻提防南军那些为非作歹凶残暴戾的余党的侵扰。在与各种险恶作着斗争的过程里,艾达在露比的帮助下成长起来了,象冷山的山水一样顽强坚韧。她们从生疏到亲如姐妹,兵荒马乱的年代友情是如此的弥足珍贵。邻里间互相帮助,人性的光辉在这里得到了最大能量的释放。人们在黑暗里等待天亮,在地狱里等待天堂。偶尔的歌声,响彻寒冷的夜空。在篝火映照的眼睛里,闪动着不曾磨灭的希望光芒。

  当因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出现在艾达面前时,那一刹那他们的目光是婉约而压抑的。毕竟他们之间,横亘着三年的空白,除了思念。思念让一切变得空灵而透彻,彼此的心灵都已经在创伤和历练里坚强起来。他们必须用某一种方式来回报思念的刻骨铭心,来消弥荒芜岁月的断层。在温暖的森林木屋里,因曼抵达了爱的终点,而艾达,也完成了一个女人的绽放。

  当然,必须有个人死去,悲壮地死去,这样才能成全一部电影文艺的忧伤气质。所以因曼死去了,用他的生命给冷山带来安宁,但他是幸福的,死在了爱人怀里,死在爱的归程,死在了美丽的家园,冷山。

  而这样慢慢铺展着煽情的电影,总是会在最后带来希望的曙光。当和平的光亮普照大地,当冷山再度春暖花开,艾达和因曼的女儿,象天使一样穿越芳香的原野,美丽卷发在阳光下蝶般飞舞,生命饱满而无憾。这段乱世的爱情,修复了心灵的残缺,也延续了生命的芳草萋萋,所以,艾达是一个哀而不伤的女人。

  对于观多了史诗般爱情故事的影迷来说,《冷山》有些让人遗憾的地方:它没有先前人们所期待的惊世骇俗的恋情,没有《英国病人》里艾马殊和嘉芙莲的悲壮凄美,没有《泰坦尼克》里杰克和露茜的生死相许,没有《珍珠港》里三人之间的恩怨纠葛。艾达与因曼,相识及相恋的过程,太过简洁和浅淡,只能说是在萌芽状态即被战争中止了,三年的思念变得有些迁强。或者,是因为战争,人们把未曾释放的情感在思念里无限地扩大,绵延,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生命前行和等待的意义。没有这种自我暗示的力量,生命如野草轻贱,年华如家园荒废。就如许多战争题材的电影,士兵们开赴前线时,便急急认识一个姑娘,急急地结婚,从此给自己无常的命运里赋予了精神寄托,用具象的思念来缓解巨大的恐惧感。

  因此,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冲击无关爱情,而是人性的善与恶,一种本质的东西。

  在因曼漫长返乡的途路上及艾达重建家园的过程里,穿插着几幕刺痛眼帘的镜头:

  当南军四处宣扬藏匿逃兵者格杀勿论时,依然有善良的百姓收留着因曼,在一无所有的境地里给他挤出食物和药品。在某一个雨夜,因曼投宿一贫如洗的小屋,收留他的女人(娜塔丽波特曼)孤苦无依地守着她生病的遗腹子,倾盆的大雨,她走进他的床前,她只是需要一个拥抱,来慰籍这夜的黑,雨的冷。他们相拥着,在女人冰冷的眼泪里,流淌着战争的创伤。

  然而这样悲贱的孤寡母子,依然会有北军来烧杀掳掠,他们把骣弱的孩子脱光放在地上,以逼迫年轻母亲交出他们最后的苟以偷生的食粮。而南军的残渣,依然可以在小镇上作威作福,欺辱老弱病残,他们用酷刑让年老的农妇发出惨叫,引诱出屋里躲藏的逃兵儿子双双射杀。母亲绝望的眼神,象是垂死的野兽。

  嫉恶如仇的露比说起父亲就咬牙切齿,然而当听说父亲被南军打死时,她哭了,却还要逞能地说如果我为他哭泣,那也只是鳄鱼的眼泪。当她救治一息尚存的父亲时的絮絮叨叨,分明是女儿对父亲本能的爱。而露比的父亲,仅管曾经是个不负责任的酒鬼,他的小提琴,他的美国传统民谣,却可以给风雨飘摇的小镇带来短暂的欢悦。

  我极喜欢这部影片的音乐,从开始时,阴冷战场上纯净忧怨象丝弦一样缠住咽喉的风笛,到明媚草地上欢快奔放的小提琴和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乐器的二重奏,好莱坞的电影配乐一直在细微处如影随形,与镜头同样精美绝伦。

  当《冷山》封镜时,传媒即予于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在宣传片花上,撷取了大段恢宏壮观的镜头,使得影片呈现出史诗般的壮丽场景,有如《燃情岁月》般的夺魂摄魄,让我心旗荡漾,望眼欲穿。然而它仅仅是在金球奖上大放异彩,在奥斯卡上却不讨好,这一次,学院派情结颇深的奥斯卡评委们竟然齐齐向商业巨片妥协了。或者,在场面的浩大上制作的精良上,冷山(8000万成本)比不上《王者归来》,在视角的冲击力高科技的玩弄上,它更比不上《王者归来》。许是为了安慰这部呼声极高的电影,便颁于了蕾妮齐微格一个最佳女配角吧。

  当然,蕾妮所释演的露比,的确是一个讨巧的角色,她一改《芝加哥》里风情歌女的形象,以粗鲁豪放的风格,昂仰不屈的生命力,给郁闷的空气平添了几缕鲜活的气息。虽然裘德洛,和布拉特彼德一样有着性感的外表,狂野的气质,忧郁的蓝眼睛足以对少妇们构成致命诱惑;而妮可基德曼,这次对于艾达的演译远不如去年封后时的《时时刻刻》里敏感尖锐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也许是必须遵循原著的精神,两人的表现均是不温不火,沉敛似水,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在诠释角色上,两个人似乎理性多于感性,没有表现出一线明星的耀眼光华及角色张力。所以让人印象平庸,只能是说他们尽到了演员的本份。

  于我而言,冷山的穿透力,纵深度,及给心灵带来的震憾力,是不及《燃情岁月》的。仅管它们有着相似的场景和镜头语言,但后者,它关于爱情及人性的注解,显然要深刻而镌永。

    编辑 慕荣楚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