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流年 烟花
·爱情不过是一场完美的...
·亲爱的,我哭的时候你...
·穿行于黏稠的夜色之中...
·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幸...
·经幡
·落于青春的栀子花
·钢筋蝴蝶
·怀念是个最安静的动词...
·片段爱情
·缘起缘落
·鱼的眼泪在水里
相关文章
·焦虑症与时尚同行
·两个杯子的花样年华
·那么爱你为什么
·后知后觉
·爱这个东西
·擦去心里的污渍
·下一个轮回
·一步一生
·原来你是触不到的恋人...
·打工十三天的幸福结果...
·恋爱女孩的二十条军规...
·穿行于黏稠的夜色之中...
推荐文章
·未曾深爱已无情
·水缸里的天荒地老
·温暖
·没有激情≠有了外遇
·家庭情绪与家庭健康
·可我舍不得
·单身女白领丰富却空虚...
·情爱物语系列之三:床...
·我爱你,再见
·流金岁月里的歌声
·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
·把谁丢失在第四个夏天...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居 >> 情感空间 >> 恋爱道场 >> 

怀念是个最安静的动词
作者:周晓枫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2-31 20:20:54

 

    每个人都离去得过早,假设他的胸腔还哽着一句尚未出口的话。假设他年轻、善良,假设他是作家,拥有最美好的语言,那么死亡的悲剧色彩就更得到强化──假设,他还是你的朋友。春天的大地上,破裂的陶片闪着朴素的微光──当我们告别而去,谁也不知道,在打碎之前,那母腹一般圆润而温暖的坛罐里,盛着多么干净的骨灰。
    1999年5月23日上午8:30,北京马甸桥的东北角,身着素衣的人们手捧鲜花,等车前往昌平殡葬馆。马甸桥下是个农贸早市,小贩们高声叫卖着菜蔬和水果:莴笋青绿,草莓艳红,结实的土豆上沾着新泥。一切都在继续,并生机勃勃。市场上方一个拉开的条幅让人迷惑:“高兴来,高兴去,把钱拿在手里最安全。”停了一下我才反应过来,它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警惕扒手。但是,看起来这句话也可理解为祝贺小偷行窃成功。太多问题没有对错的界限划分,有时善与恶甚至可以借助同一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生机和死讯,圣洁之物和污迹,歌唱和饮泣,理想和阴谋……我们活在其中,努力或是徒劳地加以分辨。现在,苇岸终于离这个黑白交错恰如昼夜循环的世界而去。休 闲居 编 辑

    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雪大都是零乱的。为此我留意了好几年了。每次遇到新雪,我都想说:‘看,这是一群初进校门的乡下儿童。’雪仿佛是不期而至的客人,大地对这些客人的进门,似乎感到一种意外的突然和无备的忙乱。没有收拾停当的大地,显然还不准备接纳它们。所以,尽管空中雪迹纷纷,地面依旧荡然无存。新雪在大地面前的样子,使我想象一群临巢而不能栖的野蜂,也想象历史上那些在祖国外面徘徊的流亡者。

    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把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是任何成熟者必至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手脚粗大的农民再次忙碌起来,他们清理了谷仓和庭院,他们拿着家什一次次走向田里,就像是去为一头远途而归的牲口卸下背上的重负。

    刚刚翻开《大地上的事情》的前几页,不期而至的美瞬间将我截获。善良而微小的事物被关注,被爱,被提示给疲倦的奔行者,令他突然看到寓含其中素朴又博大的真理──而这,正是他最初踏上征程的理由,却在中途被消耗和遗忘。我回忆起《荆棘鸟》中的情节,麦琪独自站在光线穿越的宽阔而幽暗的谷仓,感到上帝就隐藏在高高摞起的金黄的稻草后面。我忍不住猜测,这样匀净的、诗意的、和平的、满含关爱的文字出自什么样的人。其后我与作者苇岸有过数次电话联系。1995年,我在昌平第一次见到他本人。苇岸有几分异人相,与我的想象有些出入。他个子很高,奇瘦,矩形的脸让人想起羊的面貌。他声音低沉,语速非常之慢,带有修辞和用字上的考虑。我语速比常人快,且口无遮挡,因此在和苇岸的谈论过程中常常尴尬:不是抢话,就是冷场,因为我把握不好他的话何时结束,何处仅仅是逗号。同去的还有其他的朋友,苇岸和我们聊了一会儿就默默走出书房,长时间没有返回。我疑惑地前去侦察,才发现他正在厨房仔细地切着白菜,戴着一顶高高竖起的白帽子,类似于化学剂师做实验用的。我大叫:“你一声不响就溜了,还戴着这么顶奇怪的帽子,到底是给我们做饭呢,还是来加砒霜的?!”苇岸解释,这样头发里就不会混进油烟味儿了。一个细节,我初次看出苇岸的严谨,以及他的洁癖。随后的日子,我很快了解到,这种致命的洁癖包括生理和心理双重。看着满桌的青菜萝卜,对于我这样的肉食爱好者,素食者苇岸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临走时,苇岸让每个人留言,我咕哝着“搞得像个仪式”,但还是在明信片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字迹:“苇岸,我也想成为天使,虽然我长满罪恶的牙。”
    我常常觉得,苇岸简朴有序的生活是经过总结归纳、继而按照提炼出的纲领进行下去的,甚至在无关痛痒的小事上也决不懈怠。他要是在早晨喝了豆腐脑,中午就绝不吃豆腐,因为不连续两顿吃同样的东西是他的习惯。我个性散漫,因此从我的角度看来他的行为难免刻板。苇岸不沾烟酒。常人把烟酒看作可以原谅的嗜好,他的态度严厉一些,将之视为恶习,虽然是轻量级的。文人中多酒肉烟色之徒,迫于来访者的饥渴要求,苇岸在阳台辟出专门的吸烟角──经常是苇岸独自坐在屋里微蹙眉头,而他的朋友在阳台上高瞻远瞩、喷云吐雾,心中万里睛朗。我注意到苇岸的烟灰缸非常漂亮,造型是一片透明的玻璃树叶,上面分布着细腻起伏的脉纹,这件对他自己来说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让人充满观赏愉悦。客厅墙上是桦树皮做成的相框,书房里挂着蒙德里安风格的画儿──苇岸向往有品味的生活,尽管受清贫的物质条件限制他始终朴素。作为唯美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苇岸对美或不美都有更敏感的发现,对不善之举格外警觉。敏感者如果没有适时适度的蓄意的粗率作为自卫手段,将屡受伤害──所以,苇岸活得比我们辛苦。诗人树才曾劝苇岸,不必事无巨细全不放松,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是出于对他的深切怜惜。强烈的律己原则,使苇岸永远不会尝试某些存在争议的行动。他从观念而非身体需要和感受上去判断他对事物的接纳或拒绝。只要太阳下明亮的东西,却忘记明亮之物要在大地上留下更深的斑影;他希望自己是天国里最干净的孩子,不知道人类需要着部分细菌必要的养护,不知道生命的旺盛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杂质。苇岸太纯洁了,他的纯洁里有种让人辛酸的成份。
    在这个喧嚷的利益时代,苇岸像个科幻电影中误闯了时空隧道的中世纪修士,心怀一腔宗教虔诚,可面对现代社会,显而易见他的孤独和不适应。执拗又木讷寡言,苇岸不是交际场合的佼佼者,但正直、真诚和对文学的挚爱使他在写作圈里人缘极佳,他与诸多诗人、散文作者过从甚密,常常帮大家建立之间的联系──我夸他是最高尚的媒婆、最无私的捐客。作为受益人之一,由于苇岸的介绍我结识了一些书写者,并得到精神上的鼓舞。我自己是个两栖类,既热爱文字,又迷恋世俗享乐。苇岸则是专一的,带有强烈的古典献身精神。不得不承认,其实他所不悔的信仰,只被极少的人执守却遭大多数的嘲笑。从书本,从大自然和小动物身上,他体会着愉快和安全感,亲历为理想所描述过的美好。所以尽管写作上的朋友来往频繁,但他最重要的快乐并不源于人际交往──交流更多出于写作需要。这么说并非在暗示功利目的,而是强调,以写作者身份出发的交流,形式必有所不同。苇岸几乎从不谈工作或个人感情方面的事,他在电话、书信和当面聊天的时候,均以文学为主要话题,他的友谊可以视为写作和阅读之外开展的部分。
    他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写作成为重要的也是惟一的爱好。力求完成最优美的表达方式,态度的慎重导致速度的缓慢,苇岸会为一个标点踟躇不已。他不属生命力蓬勃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那种人,他写下的每句话都像从身体里慢慢抽出的丝。到他过世之前,所有文字加起来,不过一本薄册。但是,它们浑然天成,诗意深厚,我设想不出能有更美的方式。读一读苇岸宅心仁厚的散文,会让我焦躁的情绪迷途知返,重怀感恩。他让我只要看到缓缓移动的羊群露出草丛的背脊,就相信即便最荒凉的地方也有善美生生不息。苇岸很少写到世俗而具体的生活,一方面从他的认识上就把这些内容划定为可以忽略和删减的部分,另一方面,他的生活确也单调。任何带有形而上色彩的生活都蕴含危险,其实苇岸的为人与写作里已经隐隐显露某种根基的脆弱。他把隐私扩展到足够宽泛的范畴不与人言,又把宣泄的渠道一一堵死。对朋友不说罢了,在文章里也不说,他的内伤淤积着,等待致命的溃口。


    因为善良,苇岸很容易产生内疚,以为徜使自己有足够的智谋和技巧,就可以不让他人陷于尴尬或不快。我比较悲观,并认为这种悲观近于客观:人类几时能做自己前程的舵手,而不是命运手中的袖珍玩偶?太多不幸不是经过努力就可以避免,挫折不是错误,我们能够对之负责的只是其中很少的部分。当然我不想为自己开脱,说堕落仅仅因为在稍不留意的时候万有引力将我拉向深渊,只是想表白,假设我是猫,不折磨一只临死的老鼠就是潜德所在,不能指责我吃掉它就是残酷。
    苇岸住院的那天,我们在附近的雪苑餐厅吃饭。一旦入院,就不允许擅自步出院门,苇岸似乎很珍惜这转瞬即逝的自由。我说:“苇岸,你就像一直生活在医院里,干净无菌,管理严格,却不能随意走动,且住在里面的都已是病人;农贸市场里虽然脏乱,却富有真正的生机。我没有清修自持的定力,所以要为自己的腐化寻找正义的理由。有钱,我就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有权,我就鱼肉乡里欺男霸女──到晚年,我摇身一变,成为像你这样的清教徒。这样,我什么都没有错过,而且往昔的经历一点儿都没有浪费,反倒成了赢得荣誉的资本。我要写本沉痛的《堕落忏悔录》,因为堕落才畅销,因为忏悔而让世人原谅并钦佩,我的榜样力量将在死后继续下去──这样的一生才超值。”对我大逆不道的言论,苇岸没有反驳,但他的微笑里蕴含批评。我翻着白眼,得寸进尺地宣称:“追求高尚的人需要毅力,敢于堕落的人莫不需要勇气?我愿住在上帝的隔壁,却经常跑到魔鬼家串门。我不为自己的行为抱愧,因为这个世界更可怕的人存在着,他们明明是魔鬼的家人,却和上帝攀上了亲戚。”
    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以后的几个月,苇岸的体质迅速衰弱,说话稍多就觉得累,我怀疑自己的聒噪是不是也让他听起来烦乱。他最大的忧虑是担心自己时间无多,写不完《二十四节气》。当新的节气到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位置,苇岸对着同一块田野观察,并存留照片。那些依序排列的相片在我看来差别极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苇岸却从中洞见土地伟大的嬗变和更迭、孕育和新生。每个在苇岸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出他对生命的无限眷恋。怀着一线希望,他改变饮食结构,开始吃肉了,渴望自己能藉此恢复些许体力。苇岸对排骨当作药还是当作美味来吃,这并不重要,在旁边看着他吃我涌起母亲看待孩子似的心疼。在餐馆里翻动菜谱点菜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对菜系和菜肴的无知,太多的东西他是第一次尝试,他的生活简直还没有完全开始。苇岸在临终的几句话里交待,最大的愧悔是没有将素食主义贯彻到底。“我觉得这是我个人在信念上的一种堕落。保命大于了信念本身。”苇岸从来没有学会原谅自己。我明白,尽管我们自己的信仰可以和疾病打上一两个回合,在死亡面前却可能土崩瓦解,但依然在心里希望苇岸能够坚持到最后──我知道有一部分读者会因为他放弃素食而遗憾,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变节感。我为此难过,我们如此需要谎言,需要所谓的圣徒形象,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以至于可以牺牲掉一个真实的人幸福、健康和生命!苇岸充满禁欲式的美德,它们以无数牺牲为代价。因为他的禁欲,我们提出质疑和批评,显然我们自己达不到,他高出的部分易于引起妒意和破坏倾向;因为他的美德,我们赞扬,否则会使自己的价值取向及人品受到怀疑。针对苇岸的做法一直存在两种微妙的对立评价,而他又偏偏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这一定会增加额外的痛苦,无论别人的态度是褒是贬。比如,我们的赞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秘密参与建构他的素食肠胃,或言之,在辅助他培养和巩固他吃肉的犯罪感?
    每个人因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也必须尊重他惟一的选择。个性只要与他人无害,舆论就不必大动干戈,妄图对其一番修正,这是文明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宽容。我怎能有颐指气使的资格,大肆评判苇岸的是非与做人原则呢?他远比我出色。但我还是忍不住奢想,亲爱的苇岸,假设你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是不是你还能在我们之间?我怀念你的偏执,你的容忍。也许,你宁可凋谢,也不愿忍受瓣上的虫斑,像我每天所做的一样。
    虽然苇岸从体形上更像长颈鹿,但依据性情我把他归为熊猫。熊猫从进化论角度是个奇怪的例子,从肉食变素食的道路简直等于从高级步向低级。用适应吃肉的消化系统不适应地处理着竹子,我总感性地认为这是出自内心的非暴力主义选择,而不是环境的迫使──因为在任何时候,可以成为肉的东西都比某种特别类型的植物容易寻找得多。你可以说熊猫数量的稀少怨不得别人,物竞天存,优胜劣汰,是它自己不合生存需要,但扪心自问,必须承认,熊猫的灭绝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负责,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在破坏它赖以存活的栖息地。
    殡仪馆的哀乐起起彼伏,而苇岸的葬礼上放的是宗教清唱音乐,一听就知道出自他生前的选择。一切依照遗愿,不设墓地,骨灰撒放到他的出生地:北小营村。麦浪起伏,像唱诗班的孩子。家人在前面撒骨灰,我们撒下花朵,土地接纳一个热爱者的灵魂回家。这是最优美的麦田,因为它催生花朵;这是与众不同的葬礼,布谷鸟一直鸣叫着,它看到人们播撒进一颗种粒到春天的大地深处,有谁将从植物的根部出发,重新上升到阳光之中。
    苇岸没有孩子,离异后自己过日子。我曾认为,苇岸的凄凉之处在于他的离去不对任何人的生活造成实质的重创。我比较自私,徜若自己突然间撒手人寰,我愿有人痛不欲生,我将之视为人生成功的佐证之一。仅仅作品优秀,留存长久又能如何?这种精神意义的缅怀既让人欣慰,也让人凄凉。但是我错了,并遭受到记忆的折磨和惩罚。苇岸过世以后的某个下午,我坐在早晨上班的公共汽车上路过一个素菜馆,蓦然想起几年前,我和苇岸、止庵在这里吃过一次午饭。想起我大多数的写作朋友都经苇岸介绍得以相识;他是多么令人信任的兄长,想起他的照顾和宽谅;想起我很少为找不着通讯本着急,只要给苇岸打个电话就可以索要某人地址,他是我的114话务员;想起自己的刻薄并未因他的善待而收敛,就在那天,我面对素菜大加抱怨,赤口毒舌地挖苦苇岸,说他圆寂以后骨头里肯定净是舍利子……汽车到站,咣当一响,我的泪水滴落到脚面。我有意回避温情的表达,往往以讥峭的口吻说三道四,尤其对那些真正喜欢的人或事,以为在这种策略性的自我保护里,我逐渐就不会在乎──我不希望善感,像苇岸,我愿自己有金刚不坏之身从容穿越爱恨却毫发无伤。而今,一种隐痛挥之不去。不知为什么,健忘的我格外清楚地记着他的电话号码,有时候,真想冲动地偷偷试拨,猜猜谁在对面接听。
    怀念是个最安静的动词。因为持续一生的伤感,藏在这种安静里。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