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快乐夫妻
·女人:30岁的幸福生活...
·新坏男人的谎言
·抛“媚” 眼
·藏在罂粟里的爱情
·陪妻散步的幸福
·婚姻中的男人女人
·前世,是谁埋的你?
·神,我到底欠你什么
·忧伤女人 男人的新宠
·折翅的蝴蝶伤了心
·前世姻缘
相关文章
·像辣椒一样的爱情 
·哭吧,男人了哭不是罪...
·错误的结婚理由
·一米的世界
·女友老公半夜钻进我房...
·一个女大学生做小姐的...
·老公忏悔录
·无法挽回的旧梦
·你知道吗(二)
·就这样暧昧下去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19件...
·揭露MM对话的潜台词
推荐文章
·十年再爱一次的勇气
·心灵陷落的城池
·摸透男人身
·怕老婆新说
·进入男人的隐秘空间
·一个人怕孤独 两个人...
·都是酒醉的惹的祸 
·我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
·离婚前的最后一周
·天上女子(下)
·一张爱情收据
·男人应该这样爱女人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居 >> 情感空间 >> 情感交流 >> 

80年代独生子女婚姻调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2 15:30:40

  在家中一呼百应的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为“小皇帝”。然而,仿佛一转眼的功夫,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都已经成了20出头的小伙子和大姑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小皇帝”牵着“小公主”的手,踏上红地毯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是否能如童话故事中所说的:“王子与公主从此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呢?

  相处篇:休 闲 居 编 辑

  大少爷脾气VS大小姐脾气

  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与讲求“向心力”的家往往不符。调查发现,200个“独苗合盆”的家庭,为生活琐事有过摩擦的超过90%,所幸,90%被访者表示,谁有理听谁的,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越理智。在年轻人中,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没有市场。

  调查显示,50%的独生子女婚后与一方的父母同住,其中30%是媳妇住在公婆家,20%的女婿住在丈人家。生活中父母的干预使他们的婚姻生活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和谐。

  老婆老妈爱谁多一点

  黄小姐,23岁,文员

  我是独生女,老公也是独生子,他是大少爷脾气,我是大小姐脾气。我们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吵。如果是两人世界也许相处会容易一些,但公婆非要和我们一起住。每当发生争执,公婆永远站在儿子的一边。小两口之间的矛盾再插进老人,谁也没法下台。最近我丈夫打算买人寿保险,受益人写谁呢?他说他妈只有他一个儿子,应该孝敬妈妈;可我也只有他一个丈夫啊,难道我不是他最重要的人吗?老婆老妈谁更重要?老公琢磨了几天后,决定打消买保险的念头。

  新人新招:签订和好协议

  谭小姐,24岁,公务员

  我在我的大学同学中,是结婚比较早的。有了家自然有磕磕碰碰,我们也有过争吵,但我们把握着一条准绳———既然相爱,就不仅要爱对方的优点,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争吵不能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沟通。

  我们还定下了“君子协定”———意见不合时谁也不能一走了之,当天晚上12点前无论谁对谁错,争吵都必须结束,并主动与对方和好。事实上,这一招非常奏效,往往不到当晚12点,我们又成了两个相亲相爱的“小孩”。

  经济篇:小夫妻肩负2+4+1重担

  两个独生子女组成新家庭(“双独”家庭),除了养活自己还要赡养日渐老去、最终需要照顾的4个老人,还有下一代。70%的被调查家庭认为有压力,但只要努力工作,合理理财应该可以应付,其中50%的夫妻各自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建立了家庭公共基金。

  而有30%的被访者认为父母都有退休金或其他经济来源,不但没有压力,反而父母能在婚礼、买房等大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占调查总数50%的家庭选择二人世界,但他们中六成人买房子时接受了父母或多或少的补贴,另外有两成人买房子的一切费用均由一方或双方父母承担。

  老父母供养小夫妻

  林小姐,24岁,在读硕士

  我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他是在读博士研究生,26岁。今年6月我们领了结婚证,婚礼是双方家长一手操办的,需要我们做的只有拍婚纱照和出席婚宴。婚后,双方父母各出一些钱为我们购置了现在这个小家,60多平方米。我们的爸妈都没退休,家庭环境比较好,因此不想在社会里打滚,我打算继续攻博,他毕业后将继续作博士后研究,我们以后很可能就呆在学校教书。虽然以后将要面临生育孩子、父母年老、经济压力变大等问题,但我们暂时不想考虑。

  新人新招:掰着指头过日子

  胡先生,24岁,保险从业员

  去年我和做老师的妻子结婚后,首先是一个小生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降临了,而下岗的老爸也患上重病,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养都来了。靠小两口任何一方,是很难养活一个家的。我只能拼命地推销保险,妻子休完产假后也投入工作,片刻不敢懈怠。

  努力工作很重要,但学会合理的开销也必不可少。每个月我们各自拿出收入的70%,建立家庭公共基金,买大件商品以及孩子的抚养费、我们的伙食费都从公共基金中支出。再拿出收入中的10%存进银行作为储备基金,用于重大紧急支出,各自剩下的20%则是自留地。虽然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但合理的计划让生活井井有条,也不乏乐趣。

  父母篇:团年饭和谁的爸妈一起吃

  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需要赡养包括双方父母在内的四位老人,即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物质帮助老人度过晚年,也很难尽生活陪伴与精神慰藉之孝道。

  调查显示,婚后50%的人选择过二人世界。大年三十在谁的父母家过?孝顺的儿女怕父母孤单,都希望和自己的爸妈一起吃顿年夜饭,其中50%的人在男方家过年三十,初二时再去女方家拜年。此外,10%把两家父母聚在一起过年;但剩下的40%夫妻双方父母都在外地,于是选择各自回家过年的占10%,还有30%的人选择“轮流坐庄”。

  和父母仅隔“一碗汤”

  张小姐,23岁,外企白领

  我结婚后和丈夫过起二人世界,工作繁忙,没时间做饭。如果没有应酬,我们会回老人家里吃晚饭。晚餐时分,桌面上是热气腾腾的汤,我和丈夫呼啦啦地闯进父母家,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我们却有打不完的电话,一顿饭狼吞虎咽地吃完后走人。

  “一碗汤的距离”是现代人形容与父母距离的一个模糊的描述。家意味着一碗热汤,父母是躲在我们缤纷生活背后煲汤的人,我们希望喝到微热的汤,却从不考虑煲汤的人对我们期盼的目光。父母的家对我们来说是食堂,他们让我们的胃无比舒坦,我们却让他们的心倍感失落。

  新人新招:各自回家过年

  刘先生,25岁,司机

  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结婚3年,每一个大年三十都过得不一样。结婚第一年,我带着新婚妻子回老家过年,她给妈妈打电话拜年时,娘俩一起在电话里哭,岳父岳母膝下就只有她一个孩子,第一个大年三十过得如此冷清。第二年,我陪妻子留在她家,爸爸妈妈在电话里说过年没意思,除夕的团年饭做了几个菜,吃了好几天。第三年,我们各自回家过年,各陪各的爸妈。吃过年夜饭,我妈笑着对我说:“我和亲家通电话时说,儿子和媳妇没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当老人的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明年我们和你们小两口还有亲家一起过年怎样?”有一对开通的父母,让我再不用为和谁过年发愁了。

  孩子篇:两个大孩子如何带小孩子

  20出头的独生子女夫妇们,本身还是个孩子,也缺少带弟妹的经历,再加上忙于事业,在抚育子女方面往往手足无措。调查显示,20%的人在未来几年内都不打算要孩子;70%的人决定请父母帮忙;只有10%的人坚持自己带孩子,感受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喜悦。如果双方父母抢着带孩子怎么办?20%的人表示会指定较合适的一方;50%的人会让双方家长轮流;30%的人感到束手无策。

  婆婆妈妈展开争夺战

  梁小姐,24岁,秘书

  从小到大什么都是爸妈帮我做的,我哪里会照顾孩子?再说,现在工作太忙,产假一休完,就得回公司上班,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爹妈总比交给外人放心吧。

  可惜,当我还在庆幸自己能从照顾宝宝的艰辛中逃出来时,婆婆和妈妈之间的一场孙子争夺战又让我陷进左右为难的境地。婆婆和妈妈带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样,妈妈曾对我说:“你婆婆给孩子洗澡的水太烫,小心烫伤孩子的皮肤,”“怕孩子上火就猛煲凉茶,小心坏了宝宝肠胃。”由于妈妈不停抗议,我只好把孩子接到妈妈身边,谁知过了两天婆婆就不满意了,“宝宝回了娘家怎么变瘦了?”虽然两个老人都是因为疼爱孙子,想让宝宝留在自己身边才对对方如此挑剔,但这却把我折腾坏了。

  新人新招:我的孩子我来带

  杜小姐,24岁,幼儿园老师

  妈妈只生了我一个女儿,去年我也生了一个女儿。虽然婆婆和妈妈都乐意照顾我的孩子,但从事幼儿教育的我希望孩子能按照我的培养方式成长。

  我怀孕的时候就看了很多育婴书籍,如何喂奶、换尿布,宝宝为什么啼哭,如何安抚宝宝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小生命降临的一开始的确慌了手脚,但很快就有了起色。我会在宝宝安静的时候给她听听音乐,带她到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辨认花草。因此我的孩子刚10个月就会咿呀咿呀地开口说话了。

  我尊重婆婆和母亲介绍的经验,但只有经过检验才会接受。我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比隔代抚养培育出来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更加健康。

  


来源:[江南时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