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选择与个性健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11 13:05:17
世界卫生组织将2001年确定为“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各类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等精神障碍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世界上约有17-22%的儿童青少年受到发育、情感、行为和学业问题的困扰。在成人每时每刻会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出现这样、那样的精神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常会表现为食欲下降或饮食失调,同时,也可以从一个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或是表现方式上发现其是否出了精神卫生问题。所以,饮食行为与精神卫生问题既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应该引起每个家庭关注的问题。
饮食与精神卫生系列谈之一休 闲 居编 辑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时想吃什么有什么,但许多做父母的却为孩子的挑食、偏食发愁,又缺少办法来纠正。事实也证明,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儿童、青少年,其生长发育多会受到影响,有的人这种坏习惯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诱发各种疾病。
大多数人以为挑食、偏食的习惯,与孩子幼时的体质有关。例如,强壮的孩子较少挑食;瘦弱的孩子爱挑食、偏食;肥胖的孩子偏爱吃肉类和甜食;瘦小的孩子则倾向于素食。却很少想到挑食、偏食其实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教养环境造成孩子个性方面的某些差异或缺陷,因而从饮食习惯的偏颇上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孩子个性的缺陷,又会加剧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笔者作为心理工作者,从对大量心理咨询个案的分析中,看到饮食选择与人的个性健康的关系:
1.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偏执型个性的人,喜欢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不爱吃蔬菜,水果。他们多从小就被家庭溺爱、追求享乐,因此最容易爱某种饮食方式,例如,麻辣的四川火锅最容易使这种人上瘾,各种时髦的“名菜”也会使他们食欲大开;嗜好各种“洋快餐”的,也多是被惯坏了的中小学生,甚至家长自己连品尝都舍不得,却要让孩子吃个够。
2.紧张、多疑、忧郁等敏感型个性的人,他们多属于文静、多思的内向型个性,反感豪华的排场,多喜食蔬菜水果,反感油腻食品。从小体弱多病,或是经历了一些坎坷;虽然受到家长关爱,仍旧体验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因而,在饮食上挑剔、苛求,倾向于清淡口味。这样的青少年多有被家长追着、求着喂饭的幼年;但仍旧是个“难养活”的弱苗,长大后多半像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这样的人智商较高,他们聪慧睿智,多具有艺术气质,爱好的东西广泛多样,兴趣不在饮食上。
3.独立性强、有领导才能、自主型个性的人,一般是属于活泼、开朗的外向型个性的人,喜欢有特色的、口味重的食品。他们是敢作敢为的人,有一定忍耐力,性格坚韧果断;有时暴饮暴食,也会偏爱某些有特色的食品,但自制力较强,能够自律。这样的人也许会认为,他们有时挑食、偏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主见有时会有片面性,例如,为嗜好烟酒寻求合理的解释。
4.温和、善于交往的顺从型个性的人,兼有外向与内向型个性的双重特点,在饮食上是谦让和人际关系的制约而迅速改变。
有现实生活中,纯粹属于以上四类中某一类者是少数,在多数人是兼有其中二、三类个性的特点。因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会随外界条件变化和其年龄增长而改变。例如,有些在家里经常挑食、偏食的青少年,多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通过住校、军训、夏令营、出国等,在饮食习惯上多会有所改变,年纪越小,受外界影响越大,改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过分的挑食、偏食,或是饮食习惯的特殊、怪异、突然改变,有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表现,就应该引起注意。例如,季小姐近两个月食欲下降,经常不吃午餐,沉默寡言,工作上也时有差错;其姐姐陪同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她已患有抑郁症。因失恋和工作上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她出现心理障碍,并从饮食习惯的改变表现出来。又如,齐先生本来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上勤快节俭;但近几个月来,他不时宴请亲朋好友,有时又整天不吃不喝,生活上也显得懒散、无所事事。父母还发现他已债台高筑,不时有人打电话催其还……后来精神科大夫检查,齐先生已经患了精神分裂症,原因是他做生意受骗,精神上受了刺激,因而个性上有明显改变。
饮食选择是面健康的镜子,在每个家庭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科学,还要关爱每位成员的精神健康;饮食选择的改变,常常是个性与精神健康的晴雨表,不可以粗心大意。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