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灵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0-12 09:13:44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灵感的类型休 闲 居编 辑
灵感尽管是很玄妙的东西,然而,概而述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点化型
指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的灵感。
例如,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寥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
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相传我国著名书法家郑板桥,未成名时,成天琢磨前辈书法大家的体势,总想写得与前辈大家一模一样。一天晚上睡觉,手指先在自己身上练字,朦陇之中手指写到妻子身上,妻子被惊醒,生气地说:“我有我体,你有你体,你
为何写我体。”他从妻子的话中马上得到启示:应该写自己的一体,不能一味学人。在这个思想作用下,他刻苦用功,朝夕揣摩,终于成了自成一家的一代名书法家。
(2)原型启示型
即通过某种事件或现象原型的启示,激发创造性灵感。
如科研人员从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描绘的“机器岛”原形得到启示,产生了研制潜水艇的设想,并获得成功。
(3)创造性梦幻型
即是从梦中情景获得有益的“答案”,推动创造的进程。睡眠之时,常常也有灵感出现。格拉茨大学药物学教授洛伊在一天夜里醒来,想到一个极好的设想,他马上拿过纸笔简单地记录下来。翌晨醒来他知道昨夜里产生了灵感
但使他惊愕不已的是: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笔记。他在实验室里整整坐了一天,面对熟悉的仪器,总是回想不起那个设想,到晚上睡觉之时,仍然一无所得,但是到了夜间,他又一次从梦中醒来,还是同样的顿悟,他高兴极了,做了细致的记录后,才回去睡觉。次日,他走进实验室,以生物
史上少有的利落、简单、肯定的实验方法,证明了神经搏动的化学媒介作用。
(4)无意识遐想型
即是紧张工作之余,大脑处于无意识的宽松休闲情况下而产生灵感。有人曾对821名发明家作过调查,发现在休闲场合,产生灵感的比例比较高。从科学史看,在乘车,坐船,钓鱼,散步,或睡梦中都可能会涌现灵感,给人提供
新的设想。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说: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以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
他发现这些思想,就不是在精神疲惫或是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就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之时。达尔文在有了进化论的基本概念之后的一天,正在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作为休息,这时,他突然想到:在生存竞争的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可能被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则被淘汰。他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但还有一
个重要问题末得解释,即由同一原种繁衍的机体在变异的过程中有趋异的倾向。而这个问题还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的:“我能记得路上那个地方。当时我坐在马车里,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高兴极了。”
灵感的产生
1、愉快的精神状态
心情愉快,情绪轻松的精神状态是捕捉灵感的有利条件。而在心情沮丧、精神萎顿的情形下往往不产生灵感。
对于文学家和科学家,适当的“业余爱好”,有利于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创造性灵感的出现。比如,许多科学家都喜欢音乐,有些人甚至还是音乐迷。爱因斯坦擅长拉小提琴,而且技艺不凡;富兰克林喜欢洋
琴;居里夫人、达尔文、玻恩都喜欢音乐;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都对音乐很有研究。
2、兴趣和知识的准备
兴趣是促使人们去刻苦获取知识的动力之一。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工作、学习和日常中与之有关联的事物。因而说,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若有广泛的兴趣,便会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正如E·I·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
的联想和独到见解。”
3、随时做好记录的准备
爱因斯坦有一次和朋友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问题,忽然获得灵感,他一时找不到纸,就把公式写在崭新的桌布上。爱迪生经常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新鲜想法,不管这种想法初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正在餐馆吃饭,忽然一段音乐灵感袭来,他由于一时找不到现成的纸,便在自己的衬衣袖子上写起来。灵感的催动,使他似有神助,在衬衣上写下了一首后来流传世界的名曲:《蓝色
多瑙河》。
灵感虽然行踪难觅,但并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要你不畏劳苦地学习和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求,灵感就会来叩你的心扉,成功就会属于你。
≡ 查看、发表评论 ≡